共濟失調一般是指大腦的皮質層發生異常病變而引發的患者平衡能力失調的情況,由于該疾病的發生率并不高,多數人都不了解該類疾病,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共濟失調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1、共濟失調的臨床病因
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并有賴于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共濟失調的病因很多,首先須確定屬于哪一性質的,然后考慮各有關的多種病因。因此,深感覺、前庭系統、小腦(小腦【譯】:位于大腦半球后方,覆蓋在腦橋及延髓之上,橫跨在中腦和延髓之間。)和大腦損害都可發生共濟失調,分別稱為感覺性、前庭性、小腦性和大腦性共濟失調,還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癡呆。
常見病因類別
1.周圍神經病變
如各種病因所致的周圍神經炎。
2.脊髓后索性病變
如脊髓癆,亞急性聯合變性等。
3.前庭迷路性病變如前庭迷路炎癥
4.小腦病變
如小腦出血,小腦梗死,小腦腫瘤,小腦炎癥等。
5.大腦額葉,顳葉,頂葉,枕葉,胼胝體等部位病變
如出血,缺血,炎癥,腫瘤等。
2、共濟失調主要類型
(1)小腦性共濟失調。
(2)大腦性共濟失調。
(3)感覺性共濟失調。
(4)前庭迷路性共濟失調。
溫馨提示
患者的護理要注意從一個穩定的支撐基礎開始。為了使患兒對運動有充分的本體感覺處理時間,重心應當小心的逐級轉移,并伴有一致的感覺輸入。姿勢的不安全感會比較明顯。注意患者的視覺注視,選擇適當的位置來引導患者。
【參考文獻:《神經系統離子通道病》、《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