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因素有很多,情緒受刺激或長期心理受壓抑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高于正常人,中醫病因病機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虧虛,感受風寒濕熱之邪,痹阻于肌肉、骨節、經絡之間,使氣血運行不暢,痹久累及肝腎,傷及筋骨而導致本病。
中醫認為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原因有四種
1、營氣衛血失調
中醫講營氣衛血,營氣脈中、衛行脈外,陰陽相貫,氣調血暢。營養四肢百骸臟腑經絡。營衛和調,衛氣在外保護人的體表,防御邪氣侵入身體,營衛不和,邪氣乘虛而入,故營衛失調是風濕病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臟腑陰陽內傷
按中醫陰陽五行的觀點講,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腎主骨。發生風濕病主要是肝脾腎發生內傷,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體為骨是作強之官;肝為筋之本,、藏血生筋,統司筋骨關節;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所以發生風濕病的熱與寒的癥狀表現。
3、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署、濕、燥、火六種正常之氣太過的六氣侵入人身體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的。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生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
4、痰濁瘀血內生
痰濁與瘀血即是人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也可以作為病因作用于人體,風濕病大多有慢性進行過程,疾病已久,則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而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就產生痰濁與瘀血,這些是風濕病情纏綿而難治的根本原因。
溫馨提示: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日常應該做好護理工作,如調節飲食和運動習慣。飲食上需要注意規律,不要長時間饑餓,也不能暴飲暴食,要保證飲食的時間和質量,還需要注意飲食宜忌,保證各種營養的供應,不能挑食和偏食,既要吃雞鴨魚肉,又不要吃五谷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