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高壓疾病對于我們的健康威脅相當大,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做好該疾病的預防,避免引發疾病損害我們的身體,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方法介紹。
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介紹
1.病因治療
除少數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外,絕大多數肺動脈高壓均屬于繼發性。在肺動脈高壓早期原發病治愈后肺動脈高壓是可逆的。在晚期,原發病控制后肺動脈高壓則相應下降。如COPD應積極控制感染,用支氣管擴張藥物,排痰引流,改善通氣;肺血栓栓塞應采用抗凝治療;肺結締組織病或膠原病應采用皮質激素治療;二尖瓣病可行瓣膜置換或瓣膜擴張術;間隔缺損或動脈導管未閉行缺損修補或導管結扎切斷縫合術,積極糾正心力衰竭等都是治療肺動脈高壓的關鍵。
2.擴血管治療
藥物治療目的是使患者肺動脈壓下降,心排血量增加,緩解癥狀,增強體力。理想的肺血管擴張藥應是選擇性的松弛肺血管平滑肌并能解除支氣管痙攣,改善通氣提高PaO2。但目前臨床應用的擴血管藥物均對體循環有較強的作用,因而影響動脈血壓,甚至使PaO2下降,故在確定長期應用血管擴張藥以前最好行心導管檢查。
觀察急性藥物試驗的血流動力學效果,如果肺血管阻力減少20%以上,心輸出量增加或不變,肺動脈壓降低或不變,體循環血壓無變化或下降不足以引起副作用,才可長期服用。用藥3~6個月后復查心導管或無創傷性檢查,了解藥物長期作用,如有應用指征應及早使用,肺血管阻力可明顯下降,當發展到晚期絕大多數肺血管狹窄或閉塞,那時再用擴血管藥物,只能降低體循環阻力,更易引起低血壓。
(1)直接擴張肺血管平滑肌的藥物
常用藥物有肼屈嗪(肼酞嗪)、硝普鈉、硝酸甘油和長效硝酸酯制劑。
①肼屈嗪
能直接松弛平滑肌,減低外周阻力,減輕心臟后負荷,心排血量增加。其優點:口服與注射效果幾乎相同,長期服用者效果更好,對心臟擴大、二尖瓣關閉不全者用藥后射血分數增加,二尖瓣反流減少,運動后引起增高的肺毛細血管楔壓降低。慢性肺心病患者服藥后不僅心排出量增加,動靜脈氧壓差減少,平均肺動脈壓下降。用法為10~25mg,3次/d,以后遞增至50mg,每6小時1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注射劑量為每次20mg酌情重復,每天不超過200mg為宜。
②硝普鈉
是一種強效、短效、速效、低毒的血管擴張藥,使動脈和靜脈松弛擴張,體循環和肺循環阻力下降,增加心肌灌注及供氧。用法為避免血壓過低,應從小劑量開始,先以15μg/min靜脈滴注,無效時每5~10min增加1次,每次增加5~10μg/min,一般劑量為25~250μg/min,最高劑量300μg/min。因對體動脈壓下降比肺動脈壓下降明顯,作用時間短,必須靜脈給藥,故限制了臨床應用。
③硝酸甘油
是平滑肌強有力的擴張藥,對靜脈作用明顯,肺血管床擴張,肺動脈壓下降。用法為舌下含化,0.3mg/次,根據病情也可靜脈滴注,對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肺動脈高壓效果好。
(2)α受體阻滯藥
常用藥物有酚妥拉明、妥拉唑啉(妥拉蘇林)、酚芐明等,可選擇性阻滯α受體,使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肺動脈及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并能緩解支氣管痙攣。
酚妥拉明以擴張動脈為主,同時也擴張靜脈,作用時間短,可用于可逆性肺動脈高壓,急性發作伴有高血壓者效果更佳。Marcelle給10例肺心病患者靜注該藥后,平均肺動脈壓下降35%,肺血管阻力降低22%。
(3)β受體興奮藥
常用藥物如異丙腎上腺素、特布他林(叔丁喘寧)、多巴酚丁胺等。主要作用是興奮心肌,增加心輸出量,支氣管解痙,擴張血管作用較差,故對于支氣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氣管炎所致肺動脈高壓作用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