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小兒臨床的常見癥狀
中醫學認為,小兒發熱主要是由于小兒時期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對外界抵抗力弱,容易受外邪侵襲所致。那么,為什么有的孩子很少生病,有的孩子會經常感冒發熱呢?
中醫在對疾病的認識方面,很重視機體的內在因素,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認為人之所以發病是由于正氣不足,陰陽失于平衡所致。因此,對經常反復感冒發熱的孩子,必須重視機體的內在調理,使陰陽趨于平衡,正氣充沛,這樣才能減少發病。
中醫治療頻繁出現的小兒發燒
經常感冒發熱的孩子以中醫所說的“陰虛火旺”占多數。這種類型的孩子平素性情煩躁,食欲不佳,大便干燥,手足心熱,容易出汗,尤其在睡眠中出汗。對有這些癥狀的孩子中醫應采用滋陰清熱的方法治療,中藥可選用沙參、麥冬、生地、玄參、天花粉、玉竹、地骨皮等。通過滋補陰液,使陰陽達到平衡,這樣則不易受外邪侵犯。
還有一種屬于中醫“食積化熱”的類型。這種類型的孩子平素食欲旺盛,大便干燥,尤其喜歡吃肉類食品,不愛吃青菜,平時舌苔較厚,有的患兒甚至有時口中有異味。對有這些癥狀的孩子中醫應采用消食清熱的方法治療,中藥可選用焦三仙、雞內金、陳皮、厚樸、炒枳殼、萊菔子、瓜蔞、茯苓等。通過消導食滯,使積熱得以清除,大便通暢,從而不易再反復發熱。
另外還有少數患兒屬于體質虛弱類型
這種類型的孩子平素消瘦,食欲不振,精神疲倦,大便時干時稀,稍一活動即出汗、心悸。對這種虛弱的孩子中醫應采用健脾補虛的方法治療,中藥可選用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山藥、砂仁、黃芪等。通過健脾扶正,使患兒食欲增進,體質增強,從而不容易為外邪所傷。
總之,對經常發熱的患兒應根據中醫辨證治療,著眼于機體的整體調理,使身體狀態得以改善,從而可減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