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按照病理與發病特性可分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與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癥狀首發關節常累及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關節。隨著病情反復發作,間歇期縮短,會漸轉成慢性關節炎,受累關節增多,疼痛加劇,治療也變得更大困難。
早期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
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約有半數發生于一腳掌骨關節,因此病人疼痛難當,無法穿上鞋子,常會穿著拖鞋前來診,但發展到后來,也很可能會侵犯多處關節,有時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等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表現,痛風常犯部位包括大腳趾、腳背、腳踝、腳跟、膝、腕、手指和肘等部位,但其它部位也會發作。
痛風關節炎常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并漸漸轉為棕紅色,然后逐漸恢復正常,有時可出現脫屑或者瘙癢,典型的首次發作的痛風關節炎,多為單關節炎(關節炎【譯】: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發病部位以第一跖趾及拇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關節。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大關節受累時常有滲液,可伴有發熱、寒戰、疲倦、厭食、頭痛等癥狀,一般歷時1-2周痛風關節炎早期癥狀緩解。
急性關節炎期痛風痛風性關節炎癥狀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痛風性關節炎癥狀首發關節常累及拇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可持續3~11天。飲酒、暴食、過勞著涼、手術刺激、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
痛風性關節炎癥狀間歇期為數月或數年,隨病情反復發作間期變短、病期延長、病變關節增多,漸轉成慢性關節炎。
進入慢性期后,隨著尿酸鈉在關節內沉著逐漸增多,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縮短,受累關節增多,疼痛加劇,炎癥不能完全消退,出現痛風石,痛風石以關節和腎臟較多見,外耳的耳輪、跖趾、指間和掌指關節等處也會出現痛風石,隨著風石的不斷沉積增多,導致關節肥大、畸形、僵硬、活動受限也是痛風關節炎早期癥狀表現。
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關節發炎的情形有時候也會同時出現發燒等痛風性關節炎的癥狀,此種情形的發作經常見于飲食過量,尤其是宴客后發作、飲酒、藥物、外傷或手術后,有時在腳踝扭傷后也會引發,尤其是脫水時。
溫馨提示:40歲以上的朋友應定期接受血中尿酸值檢查,預防痛風性關節炎。盡可能的經常飲水、不要到口渴才喝水、用少量多次的飲水來達到充足的飲水、饑餓過度,運動不足及激烈運動。同時減少進食動物性的高嘌呤食物,也需避免飲用過量酒精飲料,尤其是啤酒是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禁忌。
【參考文獻:《遠離痛風并不難》《痛風防治17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