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鳴是發生于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癥狀而不是疾病。耳鳴使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一、藥物治療
耳鳴的藥物治療包括對原發疾病的治療和對癥治療。對癥治療的藥物有血管擴張藥、抗驚厥藥、局部麻醉藥、神經營養藥等,療效并不確定。
最近有研究應用抗抑郁劑阿米替林治療主觀性耳鳴,雖然治療組患者仍有耳鳴癥狀存在,但較對照組自覺癥狀明顯減輕。
大樣本研究表明,銀杏葉提取物EGb761對耳鳴有治療作用,雖然不能阻止耳鳴發生和縮短耳鳴持續時間,但早期的干預治療可明顯改善耳鳴患者預后。
二、掩蔽療法
掩蔽療法治療耳鳴,是利用耳鳴掩蔽治療儀的外界聲刺激來抑制耳蝸或聽神經的自發性興奮增強活動,抑制病變以上的中樞神經徑路。
掩蔽療法對同側和對側均起作用,可根據耳鳴的頻譜和響度來調節掩蔽聲,使之與耳鳴相匹配以達到掩蔽目的。研究認為,掩蔽療法有效率>75%,且簡便易行,無不良反應,是比較理想的耳鳴治療方法。
三、習慣療法
習慣療法的主要內容包括噪聲不全掩蔽、放松訓練、心理調整和轉移注意力等。
目前沒有任何治療耳鳴的特效藥物,因此,醫生往往對耳鳴患者愛莫能助。耳鳴者得到的答復常是,"耳鳴不好治","沒有好辦法","吃點藥試試"等等。
臨床上習慣用藥物治療耳鳴,如血管擴張藥、神經營養藥、調節植物神經藥物等。耳鳴習服療法要求耳鳴患者堅持訓練1~2年才能達到完全適應或習慣。
耳鳴不全掩蔽
用外界噪聲掩蔽耳鳴稱為耳鳴掩蔽療法。常用的外界噪聲發生裝置有耳鳴掩蔽器和助聽器、隨身聽、家用錄放機等,所發出的噪聲可以是各種頻率成分都有的白噪聲,也可以是有中心頻率的窄帶噪聲。
后者的掩蔽效果最好。但由于許多人的耳鳴音調難以匹配,所以,耳鳴掩蔽器產生的噪聲多為白噪聲。不全掩蔽是指用低強度噪聲不完全掩蔽耳鳴,噪聲強度以剛剛聽到為準,不要太大。
目的是讓患者逐漸習慣和適應與耳鳴相似的外界噪聲,并避免噪聲加重或造成新的損害。建議每天最少掩蔽6小時以上,每次掩蔽時間不超過1小時,休息10~20分鐘后再進行下一次掩蔽。由于噪聲強度非常低,所以,工作、學習和其他活動時都可以掩蔽。
放松訓練
精神或情緒緊張可以導致耳鳴,耳鳴也可以加重情緒緊張。耳鳴患者常常伴有緊張、焦慮或抑郁等情緒。耳鳴習服療法強調放松訓練,目的是讓患者得到身心松弛,因此,又稱松弛療法。
方法
閉目靜坐或平臥,用意念控制神經和肌肉的緊張性,先從頭皮、額部、面部肌肉開始放松,逐漸將上下肢、胸部乃至全身的肌肉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