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大便出血不光光是大人的專利了,很多兒童也有大便出血的情況發生,那么,兒童大便出血的原因是什么呢?兒童發生大便出血更為痛苦,特別是歲數很小的小孩,兒童便血不容忽視。下面,我們就簡單的解釋一下兒童大便出血的原因吧。
1.急性腸套疊
這是小兒最常見的急腹癥,也是引起便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2歲以內的小兒,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患兒的癥狀主要是大便帶血,呈果醬樣大便,同時因伴有腹痛所致的哭鬧和嘔吐,腹部檢查時可在腹部捫到臘腸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動、具有一定壓痛的腫塊,多位于臍右上方。
2.腸息肉
這是小兒便血常見的原因,多見于3-6歲兒童。便血特點是排便終了出現鮮血,量小,無痛,不與大便混雜。這種兒童大便出血的原因,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粘液膿血便。兒童腸息肉多為幼年性息肉,實際上是一種錯構瘤,極少惡變,息肉通常如蠶豆和黃豆大小,位置低時可脫出肛門。
3.急性壞死性腸炎
這是一種局限于小腸的急性出血壞死性炎癥,病變主要在空腸或回腸。此病常發病于夏秋季,可有不潔飲食史,發病急驟,表現為急性腹痛,多由臍周或上中腹開始,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疼痛伴有陣發性加劇,血便以赤豆湯或洗肉水樣,有腥臭味,如不及時治療可出現休克。
4.肛裂
多見于2歲左右嬰幼兒,便血特點為少量點滴鮮血,大便干硬,同時伴有排便痛,因此患兒不愿排便,從而加重癥狀。這類兒童大便出血的原因在治療上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潔,口服緩瀉劑,增加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以及改變大便習慣。
5.美克爾氏憩室出血
此憩室多位于回腸下端,是一種先天性腸道畸形,多見于2歲以內的小兒。便血特點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紅,并常伴有嘔吐及腹痛。憩室因可能含有異位的胃粘膜或胰腺組織,所以可發生潰瘍出血,若出血量大可引起休克,反復出血可導致貧血。
6.其他
消化性潰瘍、腸旋轉不良與重復畸形、胃食管返流、食管裂孔疝、門靜脈高壓等疾病,均可以引起消化道出血而產生便血。
溫馨提示: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各個人的病情并不一樣,應該去正規的兒童醫院進行檢查,并對癥下藥,兒童大便出血的后果都是很嚴重的,一定不能拖延。也不能自行去藥店買一些止血的藥給兒童吃,以免延誤病情。
【參考文獻:《診斷學》、《常見病的飲食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