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及預防措施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
1、發育異常
鼻中隔發育過程中,如果骨和軟骨的發育不均衡,可引起鼻中隔畸形,有的為單純偏曲,有的為在鼻中隔各骨或骨與軟骨接縫處形成距狀突或嵴。增殖體肥大者,因自幼鼻塞而經常張口呼吸,致使硬腭高拱,使鼻中隔發育空間受限制而致偏曲。
2、外傷
這是最常見原因。成人鼻外傷可出現鼻中隔骨折、中隔軟骨脫位而造成鼻中隔偏曲。兒童時期受傷,構成鼻中隔支架的各部接縫處發生脫位,當時因各骨發育未全,可不顯癥狀,以后隨著發育的進行,鼻中隔漸顯偏曲,這種病人的外傷史多已遺忘。
3、壓迫因素
一側鼻腔腫瘤或異物的推壓可使鼻中隔向對側偏曲。
4、遺傳因素
有人提出鼻中隔偏曲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
通過上訴介紹,可以了解到鼻中隔偏曲原因多,也正因為如此患者在不知病因的情況下盲目服藥,不但療效不明顯,還可能造成“破壞性治療”,導致菌群失調,增加治療難度,還會給患者自身造成其它傷害。
鼻中隔偏曲是鼻中隔偏離中線且引起臨床癥狀的一種鼻內畸形。
據調查顯示
鼻中隔偏曲現象非常普遍,約有90%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鼻中隔偏曲。在人群普查中至少30%存在病理性的彎曲,約有60%-70%是由外力造成的,還有一類是由于軟骨發育不均衡導致的鼻中隔偏曲,也占據相當大的比例。
有些鼻中隔偏曲的人沒有癥狀,叫做生理性偏曲。而日常所說的鼻中隔偏曲是病理性偏曲,主要是由外力、疾病或先天性原因造成的,因此我們所說的鼻中隔偏曲是可以預防的。
預防鼻中隔偏曲的措施
1、重點防止鼻部外來損傷。
2、矯形手術后鼻腔粘塞物可于術后24-48小時內抽除。可先抽右側,翌日再抽另一側。
3、由于鼻內手術后粘膜反應較明顯,抽去紗條后,鼻內可薄薄地涂擦黃連膏。
4、若切口愈合良好,術后5天可除盡填塞物。
鼻中隔偏曲是骨性和軟骨的偏曲,藥物很難改變骨和軟骨的形態異常,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暫時緩解鼻塞、出血、頭痛等癥狀,應引起患者的注意。功能性內窺鏡鼻中隔矯正術快速矯正鼻中隔偏曲,治療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方法是手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