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后10-15小時,動脈導管即開始功能性閉合。生后2個月至1歲,絕大多數已閉。1歲以后仍未閉塞者即為動脈導管未閉。那動脈導管未閉可通過哪些方式進行診斷及治療呢?
動脈導管未閉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典型雜音,X-線與心電圖常可作出診斷。超聲心動圖及右心導管檢查能進一步明確畸形部位、形態及大小。但需注意與其他能引起連續性雜音的疾病進行鑒別。
1、主、肺動脈隔缺損
與動脈導管未閉有類似的雜音性質和血液動力學改變。主肺動脈隔缺損的雜音位置偏低,患者易較早出現肺動脈高壓,主動脈造影見主動脈后壁有造影劑通過,超聲波檢查也有助于鑒別。
2、主動脈竇瘤破入右心
本病突然發病,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咳嗽等。病程進展較快。右心導管檢查可發現破入處血氧含量高,升主動脈造影見主動脈竇影模糊,主動脈、左心室(或房)與肺動脈同時顯影。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室內徑增大,二尖瓣活動速度增快輻度增大、主動脈前壁于舒張早期向右室流出道膨出,肺動脈,右心室及左心房內徑增大,若竇瘤破裂可見異常分流。
3、室間隔缺損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見室間隔缺損的鑒別診斷。
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
1、內科治療
防治感染性心內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可用消炎痛0.2~03mg/kg或阿斯匹林20mg/kg,每日4次口服,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導管閉合,對肺動脈高壓的較大兒童或成人,可經導管注入填塞劑或閉合劑以阻斷分流。
2、外科治療
外科主要是進行手術結扎與切斷縫合手術。理想年齡為4-15歲,若病情進展快或反復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難以控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也應爭取早日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