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是體內血流的主要通道,若出現導管未閉現象則會導致血液分流,加重心室負荷,心臟無法正常工作。我們都知道心臟在人體健康當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因此,動脈導管未必隨時會威脅患者的生命,需要患者加強重視程度。
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手術治療
1、患兒一旦確診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死亡率低于1%。未經手術者有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可能。選擇性手術年齡為1~6歲。術后絕大多數患兒連續性雜音即刻消失,心影在手術后3~6個月即明顯縮小,逐漸完全恢復正常,導管結扎后再通極少發生,但如發生則需再次手術切斷縫合。
2、近年來國內外均有應用介入性方法堵塞導管的報道。方法先將鋼絲繩從動脈端插入,通過動脈導管經右心再由靜脈端拉出,使在體內形成環形徑路,再將準備好的塑料塞子經循環徑路,推送至動脈導管形成堵塞。學齡前兒童因血管細不易成功。
手術治療動脈導管未閉的關鍵
3、小兒動脈導管未閉在出生后待至成熟年齡多可自然閉合,故無癥狀者可不予處理,如有癥狀可試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消炎痛治療,每次 0.2mg/kg,口服、灌腸或靜注,如無效隔8小時可重復1~2次,總量不超過0.6mg/kg.腎功能不良,血清肌配>132.6umol /l( 1.5mg/dl)、或尿素氮>7.1 mmol/l(20mg/dl )、有出血傾向、血小板< 50×109/l或疑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者禁忌。對消炎痛治療無效或有禁忌證者,應及時予以手術治療。
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方式
1、經吲哚美辛治療,24小內動脈導管不關閉,癥狀未見改善,以及在足夠通氣給氧支持下,仍持續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PC02>7.98kPa(60mmHg)時均應急診行單純導管結扎術。
2、吲哚美辛治療:經抗心力衰竭治療無效者,給予吲哚美辛鼻飼。每8小時l劑,共用3次。用藥前,白細胞計數應在正常范圍,血小板不少于60×109/L(6 萬/mm3),尿素氮<20mg%,膽紅素<12mg%。服藥過程中應觀察尿量、心率、食欲和黃疽等。用藥后復查尿素氮、電解質、超聲心動圖、X線胸片。吲哚美辛的不良反應有腎衰竭、低血鈉癥、黃疸加重、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減少和凝血障礙。推薦閱讀:動脈導管未閉的專業治療導航地圖
需要介入封堵治療的動脈導管未閉患者
體重≥8kg,具有臨床癥狀和心臟超負荷表現,不合并需外科手術的其他心臟畸形的動脈導管未閉均可介入治療,臨床上99%的動脈導管未閉可以介入封堵。
對于下面一些動脈導管未閉則需要熟練的技術和技巧,有時還要有特殊的封堵器械,即相對適應證:
1、動脈導管直徑≥14mm。
2、合并感染性心內膜炎,但已控制3個月。
3、合并輕~中度二尖瓣關閉不全、輕~中度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
4、體重4~8kg,具有臨床癥狀和心臟超負荷表現,不合并需外科手術的其他心臟畸形。
5、小于2mm的動脈導管未閉,臨床上聽不到典型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