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唇腭裂患者自出生后大致要經過3-4次的序列手術治療才能最終完成手術,達到滿意的效果。
出生后3月左右首先行唇裂修復術,10月左右完成腭裂修復手術,在患兒開始學說話前及時手術、術后配合語言訓練對日后患者的發音說話至關重要。
12歲-14歲時做牙槽嵴裂的植骨修復,以便使裂開的牙槽骨融為一體,關閉口腔和鼻底之間的漏洞,為后期正頜手術打下基礎,并同時做鼻唇部畸形的整形,進一步改善面部外形。
盡管在早期已經做了上述手術,但隨著患者的生長發育,大多數患者至成年后會遺留程度不同的上頜骨發育不良,表現為上頜骨后縮、面中部凹陷以及反頜畸形,需要通過截骨的方式進一步改善畸形和恢復咬合功能。
此類手術治療又稱為唇腭裂正頜外科治療。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整形科張智勇
采用正頜外科技術矯治唇腭裂患者上頜骨畸形在國外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已開始,目前已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技術。
只有通過正頜外科手術,將畸形的上頜骨和/或下頜骨重新截骨排列,才能達到從根本上矯治畸形、改善面部形態和恢復功能的目的。
唇腭裂患者正頜外科治療的手術時間應在患者成年頜面骨發育定型后,一般在16-18歲以后進行。
由于手術比較復雜,手術前需要仔細的檢查和周密的設計。首先做X-線片及三維CT檢查,了解上下頜的畸形發育情況。然后取上下頜咬牙合模型,分析上頜骨需要截骨前移的距離以及上下頜咬頜關系。
咬頜關系過于錯亂者,術前應先在口腔科做正畸治療,將擁擠錯亂的牙齒重新排列,為后期手術做準備。
手術需要全麻,經口內切口通過特殊的截骨方法,將后縮的上頜骨截斷前移,以恢復面中部的前突度及上下牙的咬合關系,矯正面中份凹陷和反頜畸形。
早期未做植骨修復的患者,上頜骨多為兩段(單側腭裂)或三段(雙側腭裂),在分塊截骨前移后,還需同時植骨修復裂隙。
目前多主張正頜手術前,應先做牙槽嵴裂的修復,關閉口鼻漏,這樣可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術后效果更為穩定。對嚴重的病例,有時還需要同時將前突的下頜骨截骨后退以及下巴頦縮短并前移,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的手術效果。
手術后上下頜之間用橡皮圈彈力牽引8-12周,維持上頜骨的位置,鞏固手術效果。然后去除牽引,在口腔科進一步調整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