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一種常見的鼻部畸形,為了以防后患,治療在于及時。目前治療鼻中隔偏曲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要數手術治療了。
針對不同患者的病情發展程度與趨勢,可選擇改良粘膜下切除術、成形術以及粘膜下切除術進行治療。
治療鼻中隔偏曲的常用手術
鼻中隔偏曲患者常常可發生鼻塞、鼻出血、頭痛,甚至眩暈耳鳴以及眼部異常等癥狀。
而鼻中隔偏曲在治療方面,目前是沒有任何一種藥物可以矯正鼻中隔偏曲,目前治療鼻中隔偏曲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
1、成形術
分離切口側粘軟骨膜及粘骨膜,下至鼻底。分離中隔軟骨與篩骨垂直板間連接,進入對側。在中隔軟骨與鼻骨連接處切開時,盡量不完全切斷,而選擇倒"V"形切口,使中隔不易塌陷。
分離中隔軟骨與犁骨間連接,進入對側,分離對側篩骨垂直板骨膜、犁骨膜,向下至鼻底。
將軟骨推向對側并保留對側粘軟骨膜與軟骨間連接。
根據偏曲類型對軟骨進行相應的切割減張,對篩骨垂直板及犁骨行骨折移位或鉗夾變薄。主要適用于12~18歲的中隔偏曲。
2、改良粘膜下切除術
(1)粘膜下切除術后
將不偏曲的軟骨和骨板修整后,重新納入中隔內。適用于18歲以上的各種中隔偏曲。
(2)僅切除偏曲部分
盡量保留不偏曲的軟骨、犁骨和篩骨垂直板,鼻內鏡下手術,切口可以選在中隔的任意部位,如:棘突的前部。
3、粘膜下切除術
切除大部分中隔軟骨、犁骨和篩骨垂直板。適用于18歲以上的各種復雜而廣泛的鼻中隔偏曲。
溫馨提示
在鼻中隔偏曲手術過后,按時換藥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不要讓鼻部填塞物脫落,若是不慎發生,一定要請醫生處理,切勿盲目塞回,以免引起感染。
手術過后,為了避免牽扯傷口,一定不要吃過硬的食物,以免過多的咀嚼引起傷口發炎,導致病情反復發作,最好是進食一些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保護自己的鼻部健康。
【參考文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臨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