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許多學者對老年性耳聾患者的病理特性和心理表現進行了研究,認為老年性耳聾會因為耳聾而產生異常的心理行為。本文旨在觀察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耳聾患者的心理表現,希望能對老年性耳聾的早期干預和聽力康復有所幫助。
老年性耳聾,即與衰老相關的漸進性聽力損失,為成年人群中最常見的聽力障礙之一。
臨床表現的共同特點是由高頻向語頻緩慢進行的雙側對稱性聾,常伴高調持續性耳鳴。聽力障礙給老年患者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卻又無藥可醫,驗配并戴用適宜的助聽器是公認的解決老年性耳聾問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在聽力學常識并不普及的今天,眾多老年聾患者無論對自身聽力障礙還是助聽器都有著不全面、不正確的認識,表現為不同時期不同的心理變化。
本研究發現,老年型耳聾患者會隨著耳聾的程度的加重,耳聾病程的延長和言語識別率的下降而產生異常的心理行為和心理表現,歸納為4種。
老年性耳聾患者地心理表現(1)、漠視
早期老年性耳聾患者由于表現為語言頻率以上純音聽力減退或語言頻率純音聽力輕度減退,一般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僅受到輕微影響,因而對自己的聽力變化不知道,不重視或漠視。
這部分老年人大都不承認自己是老年性耳聾患者,即使純音聽力測試顯示已有聽力下降趨勢時,也不能引起重視,拒絕看醫生或采取任何措施。此類老年性耳聾患者在特定場合(如開會等)會有一定困難,但都抱怨講話者或音響有問題。
老年性耳聾患者地心理表現(2)、焦慮
隨著聽力繼續下降,當語言頻率純音聽力減退足以影響老年性耳聾患者的整個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當言語接受閾提高,言語識別率降低,出現以語言交往困難為主要特征的障礙時,由于聽不清或聽不到自己想要聽到的聲音或語言信息,與人交談時經常需要別人重復而受到指責,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幫助,表現為心情焦慮,性情急躁,好發脾氣。常因聽覺障礙而搞不好人際關系。
老年性耳聾患者地心理表現(3)、抑郁
耳聾病程較長,聽力繼續減退,又沒有采取任何助聽措施,造成與人進行語言交往困難加重,電視、廣播的聲音也難以聽清。這一階段的老年性耳聾患者表現為不愿與人溝通,不愿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和社會活動,害怕別人知道自己有聽力障礙,只是偶爾和家人或熟人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
孤獨、抑郁,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響。此時老年性耳聾患者多為中重度耳聾。語言頻率純音聽閾表現為60~70dBHL。而最大的聽力學特征是言語聽力減退比純音聽力減退明顯,言語接受閾比言語區純音平均聽閾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