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疾病由于自身致病原因的不同,它所呈現出的分布規律也千差萬別。這些典型的差異正是構成這種疾病最明顯的特征,例如一些風濕類疾病就會呈現出地域上的差別,這跟潮濕陰冷的氣候有關。另一些疾病則會呈現出年齡上的差距,例如青光眼患者,多數是老年人。每一種現象的背后都隱藏著嚴肅的規律,這種規律會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疾病,對抗疾病。
癲癇是一種嚴重且為人們熟知的精神類疾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羊癲瘋”。這種疾病的最大特點就是發作時全身僵直,抽搐,如果不能及時的搶救,就會對生命造成危險,危害以后的生活和健康。我國今年癲癇患者已經達到了3000萬,這個龐大的數字背后,也隱藏著癲癇的患病規律。下面的表格是根據2013年國民健康調查報告進行整理的,反應的是癲癇的發病與年齡之間的關系。
表格中的數據清楚的顯示了我國2013年患病人數最多的年齡段是0~15歲,占患病總人數的36%,人數約為1080萬。其次是16~30歲之間的青年,占到了總人數的24%,約為720萬人。再次是46~50歲之間中年人,占到了19%的比列,人數約為570萬。最少的要算76歲以上的老人,比列是1%,人數約為30萬。
上表中的數據顯示的是一年中,我國癲癇患者的發病規律,從縱向比較來看,15歲以下的青少年,已經成為了我國癲癇患者的主力軍。這些孩子在面對癲癇發病時,可能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情況。但是由于癲癇的發作方式的奇特性,低齡化的孩子又稱為了其新的目標,所以,對于這種狀況,我們要非常警惕,孩子癲癇的發作,很可能會影響到以后孩子一生的健康。
接下來的這個表格中的數據是來自歷年癲癇患者在0~15時的發病率情況:
上面表格中的數據是自2005年到2013年的癲癇患者的患病情況。我們可以看出,這8年中,兒童患者的比例在不斷增長,從2005年的11%到2012年的36%,已經翻了兩番還要多。尤其是如此年少的情況下,癲癇對于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此時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我國小患者可能會一輩子都生活在這樣的陰影之下。
在孩子成長的階段,一個很微小的事件,都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創傷,何況是如此危害巨大的癲癇。所以為什么小孩子會成為癲癇的主要受害者,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件事情。研究表明可能跟孩子的免疫力低有關,也可能會跟孩子的先天遺傳因素有關。無論是哪種原因,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當然其他階段的人群,在接受癲癇治療的同時,也要研究其發病原因,早日攻克癲癇久治不愈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