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病是每位患者十分關注的一個話題。癲癇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的慢性疾病,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程度與癲癇病的嚴重程度有關,包括發作頻率、持續時間、病史長短、臨床表現、心理素質等方面。
一般來說發作頻率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病史越長、臨床表現越復雜、心理素質越差則危害越大、后果越明顯。癲癇病的發作可使正常的神經受到傷害,膠質細胞增生以及體內其它器官生化環境的改變。
癲癇病作為一種腦部神經疾病,因其發作性、反復性與持久性,從而對患者身心造成傷害,可是到底癲癇的危害有什么呢?會危害到患者哪些功能呢?下面我們來做下相關介紹。
癲癇對心理的的影響
癲癇病灶的位置、性質及反復發作的概率、時間都會引起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顳葉癲癇比全身性發作或其它部位的局灶發作更容易發生行為問題。
癲癇頻繁發作后患者常帶興奮或抑郁情緒,活動過多,不服管教,學習落后等表現。精神運動性癲癇可以表現為發作行為異常,發作性焦虛或其它情緒體驗,突然發作的陌生感等。
癲癇大發作后可以有一段時間的朦朧狀態,患嬰兒痙攣癥的兒童,多有明顯的智力損害伴孤獨樣或多動表現。
癲癇對腦發育的障礙
癲癇的病因概括有癥狀性和特發性,這些造成癲癇患者的腦發育障礙、組織結構破壞、代謝異常,必然也影響其所有心理發育的領域,對于腦器質性損害伴發的癲癇,往往伴有智力損害及行為問題。一般癲癇發生愈早,程度愈重,對心理、精神行為的影響也愈大
癲癇病對神經遞質的改變
癲癇的病理生理機制之一就是抑制性神經遞質不足、興奮性神經遞質過多或二者不平衡所致。而這些神經遞質對行為認知也產生很大的影響,興奮性神經遞質,在維持行為和腦電圖激活、促進記憶和學習、影響情緒等方面有密切關系。
綜上所述,癲癇病患者應該克服困難,積極治療、盡早治療,把對健康的損害減到最低。癲癇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對精神、智商等影響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