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肌無力是一種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與肌肉的接合部分發生傳遞障礙而引起的。臨床醫學認為,這種傳遞障礙通常是由于乙酰膽鹼受體減少而導致的。在臨床上,重癥肌無力表現為部分或者全部橫紋肌在運動時容易產生疲勞和乏力。
而通過暫短的休息之后,或者應用相關藥物后患者就能恢復。部分重癥肌無力患者發病時也可能影響心肌,產生某些內臟方面的不良表現。百分之九十的重癥肌無力患者首先表現出眼瞼無力,兒童重癥肌無力患者百分之九十九首先表現出眼瞼無力下垂。在所有的重癥肌無力患者中,一小部分是由于家族性遺傳。
通常情況下,重癥肌無力患者不會出現肌肉萎縮。只有極少數的全身型肌無力患者,晚期的時候可以表現出肱二頭肌、三角肌等部位的輕微萎縮癥狀,但這僅僅是個例。
重癥肌無力這種疾病是一種免疫系統障礙性病種。這類免疫系統疾病的共同點就是發展慢,遲緩。時好時壞,無規律可找?;颊咧卸鄶低ㄟ^科學的治療后可以治愈。治愈后患者的癥狀消失,和普通人一樣能工作、生活、運動,此時可以停用所有的藥物。但是,也不能排除復發的可能。
有的病人可能經歷的病程比較長,因為情緒低落,心情不好,治療不積極,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功能不斷降低,病情不斷發展和加重。因而,重癥肌無力患者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反復無律。所以,患者和家屬都必須重視這點,更好地了解重癥肌無力的一些誘發因素,從而進行積極地應對,防止病情的復發和發展。
通常情況下,重癥肌無力患者早晨輕,晚上重。骨骼肌輕微運動后就會感到乏累,經過簡單休息后即可恢復。
病情反復,癥狀出現后常可自發地減輕。在治療過程中,如果采用麻醉和止痛藥物可能讓癥狀加重。同時,情緒調節方面,悲傷難過、憤怒生氣等都能加重重癥肌無力癥狀。風寒感冒和支氣管感染等也能加重病情。因而,患者如果在生活中出現胸悶、無力、氣短和咀嚼困難等癥狀時,應當馬上去正規醫院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