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復雜,除關節癥狀外,尚可累及多個臟器,按起病形式及最初6個月內的臨床特點,可分為3大類型。
(1)全身型(又稱斯蒂爾病)
約占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 20%。可發生于兒童期任何年齡,5歲以前略多見,無明顯性別差異。起病急驟,以發熱、皮疹、關節痛或關節炎伴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為其特征,部分患兒可有胸膜炎、心包炎、神經系統病變。發熱常為高熱,體溫每日波動于36—41度之間,驟升驟降,高熱時可伴寒戰、乏力、食欲減退。熱退后患兒嘻戲如常。發熱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自然緩解后常復發。皮疹常伴發熱出現,隨體溫下降而隱退。皮疹呈現多形性,為麻疹樣或蕁麻疹樣,可散在或融合成片,可見于身體任何部位,但以胸部和四肢近端為多見。80%以上患兒有關節痛和關節炎,發病關節多少不一,常在發熱時加劇,熱退后減輕或緩解。關節腫痛可以游走,以膝關節最早和最易受累。關節癥狀既可首發,也可在發熱數周乃至數年后才出現。半數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可為全身性,或以腓腸肌(小腿肚)為主。實驗室檢查可有血沉、C反應蛋白、白細胞增高、類風濕因子陽性率低。
(2)多關節炎型
約占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40%。特點為慢性對稱性關節炎,受累關節達5個或5個以上,女孩發病多于男孩。多見于年長兒童,致殘性高。先累及肘、腕、膝、踝大關節,逐漸累及小關節,以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跖趾關節最明顯,表現為關節腫痛、活動受限伴晨僵。全身癥狀輕,常有乏力、厭食、低熱、體重下降等。約10%的患兒類風濕因子陽性。
(3)少關節炎型
約占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的40%。受累關節為4個或4個以下。膝、踝或肘等大關節為多發部位,常為非對稱性。又可分為兩型,1型:多于6歲以前發病,女孩多見。雖有反復發作的慢性關節炎,但不嚴重,較少發生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約20%的患兒可發展成多關節炎。20%—30%的患兒在起病10年內發生慢性虹膜睫狀體炎,是引起失明的重要原因。Ⅱ型:男孩多見,好發于8歲以后。關節病變常限于下肢大關節,如膝、踝、髖關節。患兒常有足跟疼痛及跟腱炎。部分患兒出現急性自限性虹膜睫狀體炎,但很少造成視力障礙。一些患兒16歲以后出現強直性脊柱炎。約75%患兒HLA—B27(人類白細胞抗原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上述為大家介紹了幼年類風濕關節炎癥狀,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了解,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