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該病對患者及其家人的影響很大,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如果不幸患上了肝炎,我們應該積極治療、適當休息和補充營養,這樣也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健康。下面是關于病毒性肝炎的癥狀介紹。
(1)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的全身表現
表現為食欲不振、厭油、嘔吐、惡心、腹瀉、乏力、易疲倦、肝區疼痛、尿黃等。癥狀的嚴重程度大致和病情成正比,病情越重,乏力越明顯。重癥肝炎病人通常感到極度乏力,渾身一點勁也沒有。急性肝炎病人乏力與重癥肝炎病人們比,程度要輕一些,可能感覺比正常時疲乏一些而巳。如果一個肝炎病人出現極度的乏力、食欲不振、頑固的惡心嘔吐、腹脹,則要注意該病人可能是一個重癥肝炎患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另一方面,由于肝臟具有很強的代謝能力,輕型肝炎可能并無自覺癥狀,健康體檢時發現肝功能異常、肝炎病毒標志物為陽性,才得知自己患了病毒性肝炎。
右上腹是肝臟所在部位,部分病人可出現右上腹的疼痛,疼痛的性質可能是隱痛、脹痛或鈍痛等,往往時有時無,程度也不重或僅有不適感,有一些病人兩肋部還會有脹感。若疼痛程度很重,甚至難以忍受,可以尋找其他一些原因,例如膽結石、肝癌等。
(2)體征
黃疽型肝炎病人可以出現皮膚、鞏膜的黃染。鞏膜的黃染先于皮膚黃染。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皮膚為金黃色(中醫學稱為陽黃),慢性肝炎病人出現黃疸時,其皮膚晦暗無光澤,顏色可為黃綠色。黃疸的程度往往反映肝臟受損的程度,所以有黃疸的肝炎一般比無黃疸的肝炎重一些,不過也有例外,淤膽型黃疸肝炎的黃疸很深,但病情通常并不嚴重。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可出現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是一種擴張的小血管征象,見于患者的頸部和前胸,特征是一個紅點為蜘蛛的軀干,向其周圍伸出擴張的毛細血管足狀分支,倘若用火柴梗末端按壓小心紅點,紅點及足狀分支均可退色消失。肝掌即雙手掌的大小魚際呈現紅斑樣充血,壓之可退色。
急、慢性肝炎病人肝臟均有腫大,但在質地上有所不同。正常肝臟質地軟如嘴唇,觸之無疼痛。急性肝炎腫大的肝臟質地較充實,但仍然偏軟。慢性肝炎患者腫大的肝臟質地較韌,質地如鼻尖。肝硬化病人腫大的肝臟質地明顯較硬,質地如額頭。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臟可有觸痛,叩擊肝區亦感疼痛,同時,脾臟也可腫大,壓左上腹部可被觸及,但腫大的脾臟并無觸痛及叩擊痛。有腹水存在時,可以在腹部叩擊到濁音,醫師往往讓患者在仰臥位與側臥位間移動,由于腹水具有流動性,故濁音也會移動,移動性濁音是腹腔內存在液體的體征。有低蛋白血癥的病人,其身體低垂部位,例如雙下肢會出現凹陷性水腫。
溫馨提示:以上就是關于病毒性肝炎的幾點癥狀介紹,希望對您和您的家人都能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肝苦自知:病毒性肝炎防護知識》《病毒性肝炎診療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