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病是婦科常見病,然而并非人類所特有,許多動物如靈長類、嚙齒類的子宮也會出現類似改變,其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因為它多見于已婚已產的婦女,所以,一般認為和妊娠、刮宮、人工流產及分娩有密切關系。
【初期癥狀】
1、月經異常。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月經期延長以及子宮有少量出血的癥狀,月經異常可能和女性的卵巢無排卵、黃體功能不足或者是同時合并有子宮腺肌病等有關系。
2、痛經和小腹痛。痛經是繼發性的,即痛感一次比一次加重,常常在月經開始的時候出現,而且會持續到整個月經期。而小腹痛多數是位于下腹深部以及直腸區域。
3、性交不適。子宮腺肌癥的初期癥狀還會表現在性生活當中,出現深處性交痛,常在月經來潮前性交疼痛會比較明顯。
【常見癥狀】
1、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痛經伴進行性加重,月經異常、不孕、性交痛、盆腔痛、低熱、白帶增多和經期疼痛等不適癥狀,痛經所產生的原因可能為異位內膜隨卵巢改變出血而產生病灶外局部壓力增高,周圍平滑肌組織受到刺激而發生痙攣收縮而產生疼痛。
2、婦科檢查常可發現子宮增大,并且月經期或月經前后子宮增大,以后逐漸變小的特點。但不超過妊娠3個月大小,如大于3個月則往往提示有合并癥。
3、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206例子宮腺肌癥,子宮增大188例,痛經110例,月經過多或月經紊亂143例。188例子宮增大的患者中,172例子宮小于3個月孕大小,單純子宮腺肌癥無一例超過3個月孕,而子宮增大超過孕3個月的16例,均合并有子宮肌瘤。
4、至于月經過多原因雖從傳統觀點認為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多可增加出血機會,但目前從臨床觀察腺肌癥的子宮常小于妊娠3個月大小。
5、子宮腺肌病也會導致不育,這方面資料早有報道,Lavilis(1997)[6]提出該病與生育,流產及剖腹產史有關,腺肌癥主要發生在40—50歲婦女中,近幾年隨著宮腔操作技術的廣泛,有些年輕婦女也有發病在16—30歲的婦女中,而且生育年齡的婦女也可導致不育的發生。有文獻報道,分析26例有生育要求的肌腺癥婦女其中不育及習慣流產共20例,占手術病人的76.9%,可見不育在腺肌病者的地位不容忽視 。
專家介紹,子宮腺肌癥是會導致女性不孕的。許多子宮腺肌癥患者常出現月經異常、房事疼痛、盆腔痛、低燒、白帶增多和經期疼痛等癥狀,產生痛經的原因可能由于異位的內膜隨卵巢改變出血而產生病灶外局部壓力增高,周圍平滑肌組織受到刺激而發生痙攣收縮而產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