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常常伴隨著以下的一些常見癥狀
一、月經的異常
表現為月經周期的縮短,20天左右一次,經期時間長,出血量增多
二、腹部腫塊
子宮肌瘤小于3個月妊娠子宮大者,一般不易經腹觸及腫塊。能觸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質硬,多不平整。
在腹壁薄的患者,腫瘤的輪廓可清楚摸出,甚至能看出其外形。當腫物較大或增長過快時,子宮肌瘤患者往往于小腹正中可摸到包塊,質地較硬,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時更易摸到,可伴有下墜感。腹部腫塊常為子宮肌瘤患者的主訴,可高達69.6%。有時也可能為肌瘤的惟一癥狀。
子宮肌瘤一般位于下腹正中,少數可偏居下腹一側,質硬或有高低不平感;大多數肌瘤生長速度不快;極少數生長可較快或伴有隱痛,此時應盡考慮治療。
三、貧血
子宮出血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出現于半數或更多的患者。予宮肌瘤患者長期出血而未及時治療者可發生貧血。當肌瘤使子宮腔變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大,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或黏膜下肌瘤,均可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過多或不規則陰道流血。其中以周期性出血為多,約占2/3,而非周期性出血占l/3。
四、壓迫感
壓迫癥狀多發生于肌瘤壓迫周圍臟器引起。
盆腔靜脈受壓可出現下肢水腫;
壓迫盆腔組織及神經,引起下腹墜痛及腰背部酸痛;
壓迫膀胱、尿道或直腸,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尿潴留或便秘;
壓迫輸尿管時,可引起輸尿管或腎盂積水;
壓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腫。
五、疼痛
子宮肌瘤患者表現為腹痛者占40%,腰酸者占25%和痛經者占45%。亦有表現為下腹墜脹感或腰背酸痛的,程度多不很嚴重。
六、白帶增多
子宮肌瘤患者白帶增多占41.9%。肌壁間肌瘤使子宮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當黏膜下肌瘤發生潰瘍、感染、出血、壞死時,則產生血性白帶或膿臭性白帶,量可很多。
七、排尿、排便異常
肌瘤較大或生長在子官頸、闊韌帶等處,可出現擠壓盆腔鄰近臟器的臨床癥狀。如大便秘結、小便頻數、殘余尿增多、輸尿管移位、腎盂積水等。
八、高血壓
有的子宮肌瘤患者伴有高血壓,有人統計肌瘤合并高血壓者(除外有高血壓病史者)在去除肌瘤以后多數恢復正常,可能與解除輸尿管壓迫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