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的臨床癥狀都有哪些?紫癜,中醫病名。亦稱紫斑,以血液溢于皮膚、粘膜之下,出現瘀點瘀斑,壓之不退色為其臨床特征,是小兒常見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常伴鼻衄、齒衄,甚則嘔血、便血、尿血。本病屬血證范疇,中醫古籍中所記載的“葡萄疫”、“肌衄”、“斑毒”等病證,與本病有相似之處。本病包括西醫學的過敏性紫癜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發病年齡多為3-14歲,尤以學齡兒童多見,男性多于女性,春季發病較多。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病年齡多為2-5歲,男女發病無差異,其死亡率約1%,主要致死原因為顱內出血。紫癜的臨床癥狀都有哪些?
1、本病主要見于兒童及青少年,起病前1周-3周常有低熱、頭痛、咽痛、疲乏納呆、全身不適癥狀。大多數患者以紫癜為首發癥狀,但發熱、腹痛便血、血尿、血管神經性水腫、蕁麻疹等亦可作為首發癥狀。若起病未見紫斑或皮疹者,早期診斷較難,對有關節痛,小便改變,腹痛而體征少者,應提高警惕注意觀察隨訪,以免漏診。
2、紫癜性腎炎多為局灶性,合并紫癜者診斷不難,預后多較好;少數為彌漫性腎小球損害,與急性腎小球腎炎、狼瘡性腎炎較難鑒別,必要時可作腎穿刺行病理檢查,有助鑒別診斷。
3、本病若采用中醫或單純西醫治療,近期療效較好,但常易反復發作,特別是有紫癜腎炎者,若使用皮質激素,可先用中大劑量控制病情,待癥狀消失,即予減至小劑量,維持半年至1年,少數需維持更長時間再停藥。
4、本病采用中醫中藥治療療效肯定,但一般起效較慢,若能配合西藥治療,則既可發揮中藥治本抗病毒、調節免疫失衡之特長,又可減輕西藥激素或免疫抑制劑之毒副作用。
5、必須強調去除病因的重要性,病因不除,將導致病情反復發作。病因之中,又以感染,特別是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是食物,如牛奶、蛋類、魚蝦、豆類、蟹、香菇等品,若考慮為過敏因素,在徹底治愈本病前,應當禁食。
6、過敏性紫癜屬祖國醫學血證、斑疹等范圍。
風熱襲表,絡傷血溢;濕熱交蒸,損傷脈絡;熱毒內盛,迫血妄行;陰虛火旺,灼傷血絡;氣虛不攝,血溢脈外;瘀血阻絡,血不歸經。其中風熱傷絡、濕熱內蘊、瘀血阻絡者屬實證,陰虛火動,氣虛不攝者屬虛證,臨床常有交叉、兼夾,必須分清主次,隨證施治。一般來說本病屬實屬熱者占多數,屬虛占少數,故清熱解毒、涼血祛風為常用治法,對于皮膚型、關節型、腹型患者,可以中醫為主辨證治療;腎型者可考慮中西醫結合;合并腎功能不全或中樞神經系統出血等危重癥者,宜中西醫兩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