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癌早期有什么表現?牙齦癌這種疾病,據調查,隨著口腔癌在我國的病發率逐年提升,而牙齦癌就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癌,一般下頜牙齦癌較上頜牙齦癌多見。好發于50~70歲,常發生于后牙區。其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明確,但長期慢性刺激是一個重要因素。那么,牙齦癌早期癥狀具體有哪些?下面就看看癌癥專家為大家介紹:
一:出現腫塊,易出血
對于牙齦癌早期癥狀有哪些——癌癥專家指出:牙齦癌早期多無自覺癥狀。起初在牙齦上發生潰瘍狀、乳頭狀或結節狀的腫塊,易出血,若擴展到牙槽突,會使該處牙齒發生疼痛、松動或脫落,繼續發展可侵犯周圍組織,造成該側面部腫大,影響咀嚼食物和張口困難。
二:劇烈疼痛
當繼發感染時,可以產生劇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那么牙齦癌早期癥狀有哪些,有些病人由于缺乏口腔醫學常識,以為牙齦上長出的小疙瘩不影響吃喝,往往不去重視。還有些病人早期常被誤認為普通牙疼或牙齦炎而延誤治療。牙齦癌晚期可能轉移到附近淋巴結及肺、骨等處。
三:潰瘍
就牙齦癌早期癥狀有哪些的問題,其實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齦腫塊、糜爛或牙痛伴有牙齒松動,拔牙后創口長期不愈合,或牙齦上出現彈坑狀(火山口狀)潰瘍,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者,應及時到醫院口腔科檢查,平時不可輕易或隨便用手指、牙刷等摳掉牙齦上新生的腫塊,以免加重病情。牙齦癌早期有什么表現?
自我識別要點:
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齦腫塊、糜爛或牙痛伴有牙齒松動,拔牙后創口長期不愈合,或牙齦上出現彈坑狀(火山口狀)潰瘍,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者,應及時到醫院口腔科檢查,平時不可輕易或隨便用手指、牙刷等摳掉牙齦上新生的腫塊,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關于牙齦癌早期有什么表現的全部內容,預防牙齦癌,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應半年或1年定期到口腔科檢查,及時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因素(如拔除殘根、殘冠、錯位牙,磨掉銳利牙尖,去除不合適的假牙等)。改變進食過燙的習慣,戒除煙酒,減少有害物質接觸,如發現口腔內有紅斑、白斑、扁平苔蘚和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應提高警惕,嚴密觀察,做到早期確診,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