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瞼腫瘤
眼瞼腫瘤分良性和惡性兩類。
(1)良性腫瘤:包括黑痣、血管瘤、皮樣囊腫。
①黑痣。為先天性。外眥部瞼緣多見,呈淺褐或黑褐色扁平隆起,界限較清,可有黑毛。一般無需治療,如影響視力或有惡變現象時應于手術切除。
②血管瘤。屬先天性血管組織發育異常。可分為毛細血管型或海棉狀血管型。
A.毛細血管型位置較淺,皮膚呈鮮紅或暗紅色斑塊。
B.海綿狀型。位置較深,呈藍紫色,有時可深入眶內。
血管瘤治療根據具體情況采用手術切除、放射、冷凍、電透熱或局部注射硬化劑。
③皮樣囊腫。屬于先天性,囊腔為單房或多房性,內有皮脂腺分泌物和角化物,還可能有毛發或牙齒。表面光滑不與皮膚粘連,好發于上瞼內外側。治療方法多采用手術切除。
(2)惡性腫瘤
①基底細胞癌。多見于老年人,常發生于下瞼內眥部,初為小丘疹,無癥狀,以后中心部潰瘍,形成典型的硬底卷邊,粗糙不平。一般手術治療。
②鱗狀上皮癌。老年男性多見,惡性程度較高,潰瘍深淺不一,基底堅硬,界限明顯,并有潛掘性邊緣,飽滿呈菜花樣,宜手術治療。
③瞼板腺癌。本病原發于瞼板腺惡性腫塊,多見于老年女性,早期癌界限清楚、堅硬,與皮膚不粘連,瞼結膜黃白色隆起,癌組織可穿破皮膚,呈菜花狀。本病宜盡早廣泛手術切除。
2.眼內腫瘤
(1)視網膜母細胞瘤:是一種家族遺傳病,多在5歲左右發病,是一種視網膜組織的惡性眼內腫瘤,單眼較多。一般將腫瘤發展分為眼內生長期,青光眼期,眼外蔓延期和轉移期四個階段。
本病早期有視力減退,甚至失明,但患兒不會訴說,直到瞳孔散大,眼內呈黃色反光,猶如貓眼,始為家長發現。腫瘤增大后有眼壓升高,眼球膨脹充血,眼球呈爛肉狀團塊高度突出,表面易出血,經淋巴轉移到顱內、肝、肺等,危及生命。一經確診應盡快行眼球摘除術,術后放療或化療,以防復發。
(2)脈絡膜黑色素瘤:本病為高度惡性腫瘤,多發生于中年以上,85%左右發生于脈絡膜,其次為睫狀體及虹膜。大多位于眼球后極部或顳側,早期無自覺癥狀,若影響黃斑部可出現視力減退,后期有眼壓升高、眼痛、頭痛、視力嚴重減退。
眼底檢查早期局限性青灰色扁平或半球形隆起,境界較清,有時可見瘤組織內有血管和色素。常用手術摘除眼球,術后再行眼眶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