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并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癥、壞死、纖維化。乙型肝炎是就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機體后所引起的疾病。不同乙肝患者臨床表現有異。肝細胞病變主要取決于機體的免疫情況,機體的免疫反應不同,導致乙肝患者的臨床表現各有差異,那么都有哪些不同呢?
1、慢性肝炎
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應產生、HBV基因突變逃避免疫清除等情況下,可導致慢性肝炎。
2、無癥狀攜帶者
當機體處于免疫耐受狀態,不發生免疫應答,則多成為無癥狀攜帶者。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為乙肝的傳染源,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最大,其傳染性與病毒復制或體液中乙肝病毒基因的含量呈正比關系。
3、急性肝炎經過
當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多表現為急性肝炎經過,大部分患者可徹底清除病毒而痊愈。需要注意的是,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約10%轉為慢性。
肝炎患者的表現
4、重型肝炎
當機體處于超敏反應,大量抗原-抗體復合物產生并激活補體系統以及在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1(IL-1)、內毒素等參與下,大片肝細胞壞死,發生重型肝炎。
專家介紹:急性無黃疸型乙型肝炎起病較為隱匿,常常體檢化驗時才被發現。臨床中可表現為輕度乏力、納差、惡心等不適,有肝功能不正常,但無黃疸出現。此類乙型肝炎癥狀較輕,病情恢復較快。急性黃疸型乙型肝炎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可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與恢復期四個時期,整個病程一般為2~4個月。在黃疸前期,大多數可有發熱、乏力、食欲不振或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