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潰瘍是發生于外陰部的皮膚黏膜發炎、潰爛、缺損。外陰與尿道口及肛門鄰近,經常受到白帶、經血、尿液、糞便的污染,嬰幼兒及絕經婦女雌激素水平低,外陰皮膚黏膜脆弱,育齡婦女性活動頻繁,穿著緊身化纖內褲、衛生巾使局部通透不良等均可招致病原體感染而發生病損。外陰潰瘍可表現為急性或慢性兩種。
一、急性外陰潰瘍
1、非特異性外陰炎
潰瘍多發生于搔抓后,可伴有低熱及乏力等癥狀,局部疼痛嚴重。潰瘍表淺,數目較少,周圍有明顯炎癥。
2、皰疹病毒感染
起病急。接觸單純皰疹性病毒傳染源后一般有2~7天的潛伏期后出現發熱、不適、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和皰疹。初起為多個皰疹,皰疹破潰后呈淺表的多發性潰瘍,有劇痛。潰瘍多累及小陰唇,尤其在其內側面,50%~80%以上的病例累及陰道、尿道和宮頸。潰瘍大小不等,底部灰黃,周圍邊際稍隆起,并高度充血及水腫。潰瘍常在1~2周內自然愈合,但常復發。單純皰疹性病毒由于累及陰道、尿道等,患者常伴隨大量白帶,白帶初為透明漿液,后為渾濁的稀薄膿液,最后因細菌感染而為黃色的膿性白帶,伴有泌尿系癥狀:如尿急、排尿困難等。
3、白塞病
急性外陰潰瘍常見于白塞病,即眼-口-生殖器綜合征。過去認為急性外陰潰瘍是一種由粗大桿菌引起的非接觸性感染的良性潰瘍?,F多認為急性外陰潰瘍是白塞病的一個發展階段,可與眼、口腔病變同時發生或先后發生。潰瘍可廣泛發生于外陰各部,而以小陰唇內外側及陰道前庭為多。起病急,常復發。臨床上分為3型,可單獨存在或混合發生,以壞疽型最嚴重。
二、慢性外陰潰瘍
1、結核
外陰結核罕見,偶繼發于嚴重的肺、胃腸道、內生殖器官、腹膜或骨結核。好發于陰唇或前庭黏膜,病變發展緩慢。初起常為一局限性小結節,不久即潰破為邊緣軟薄而穿掘的淺潰瘍。潰瘍形狀不規則,基底凹凸不平,覆以干酪樣結構。病變無痛,但受尿液刺激或摩擦后可有劇痛。潰瘍經久不愈,并可向周圍擴展。
2、癌癥
外陰惡性腫瘤在早期可表現為丘疹、結節或小潰瘍。病灶多位于大小陰唇、陰蒂和后聯合等處,伴或不伴有外陰白色病變。癌性潰瘍與結核性潰瘍肉眼難以鑒別,需做活組織檢查確診。
溫馨提示:對急性外陰潰瘍的患者應注意檢查全身皮膚、眼、口腔黏膜等處有無病變。診斷時要明確潰瘍的大小、數目、形狀、基底情況,有時潰瘍表面覆以一些分泌物容易漏診。故應細心認真查體,分泌物涂片培養、血清學檢查或組織學病理有助于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