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疾病中比較棘手的一類,由于起病徐緩,早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患者很容易被誤診。多發性骨髓瘤的中晚期臨床表現多樣,主要有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經癥狀、高鈣血癥、淀粉樣變等。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編給我們帶來的詳細介紹。
1、骨痛、骨骼變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細胞,使骨質溶解、破壞,骨骼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多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由于瘤細胞對骨質破壞,引起病理性骨折,可多處骨折同時存在。
2、貧血和出血
貧血較常見,為首發癥狀,早期貧血輕,后期貧血嚴重。晚期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癥狀。皮膚黏膜出血較多見,嚴重者可見內臟及顱內出血。
3、肝、脾、淋巴結和腎臟病變
肝、脾腫大,頸部淋巴結腫大,骨髓瘤腎。器官腫大或者異常腫物需要考慮髓外漿細胞瘤或者淀粉樣變。
4、神經系統癥狀
神經系統髓外漿細胞瘤可出現肢體癱瘓、嗜睡、昏迷、復視、失明、視力減退。
5、多發性骨髓瘤多見細菌感染
亦可見真菌、病毒感染,最常見為細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敗血癥,病毒性帶狀庖疹也容易發生,尤其是治療后免疫低下的患者。
6、腎功能損害
50%~70%病人尿檢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高磷酸血癥、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可形成尿酸結石。
7、高黏滯綜合征
可發生頭暈、眼花、視力障礙,并可突發暈厥、意識障礙。
8、淀粉樣變
常發生于舌、皮膚、心臟、胃腸道等部位。
溫馨提示: 在飲食上應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給予低鈉、低蛋白或麥淀粉飲食,以減輕腎臟負擔。如有高尿酸血癥及高鈣血癥時,應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預防或減輕高鈣血癥和高尿酸血癥。
【參考文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必讀》、《臨床護理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