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患者因為沒有及時病情從而耽誤了治療。小兒心律失常也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家長們要及時發現孩子心律失常,避免患兒病情加重、心力衰竭,失去了治療小兒心律失常的有利時機,甚至造成了難以治愈的嚴重疾病。
小兒心律失常癥狀特點
1、小兒竇性心動過緩、游走心律失常、不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以學齡期兒童多見。
2、小兒心律失常的發病與成人不同之處主要是心房顫動較成人顯著減少,只占0.6%,成人心房顫動僅次于室性早搏,居第二位。
小兒心律失常癥狀和排查依據
3、初生時易發生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預激癥候群等,以1歲以內嬰兒多見,隨著年齡增長,發育日臻而自行消失。
4、新生兒期竇性心律極不穩定,嬰兒期易發生陣發性心動過速。
5、小兒心律失常病因先天性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發房性過早搏動、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大血管易位常并發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房間隔缺損常發生第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及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單純心臟傳導系統發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6、如胚胎發育中,房室結區及房室束不相互連接,導致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
7、小兒心律失常中以竇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其次為異位心律,第三是傳導阻滯。竇性心律失常中以竇性心動過速居首位,其次為竇性心律不齊,僅此兩項占心律失常心電圖的78 6%,二者多數為生理現象。小兒異位心律中以過早搏動(早搏)發病率最高,以室性最多,房性次之,結性較少見。傳導阻滯中以第Ⅰ度房室傳導阻滯占首位,右束支傳導阻滯次之。而室性過早搏動,常找不到肯定的原因。新生兒及嬰兒早期過早搏動,可隨年齡的增長而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