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腦疾病,主要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常見表現就是頭暈,目眩等癥狀。心律失常的分類包括快速心律失常和緩慢心律失常,不論是哪種,對于中老年患者來說,都是突發性的,對中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具體老年心律失常的主要癥狀特征是什么呢?
1、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因為老年人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質發生改變,產生較高的興奮性和較慢的傳導,所以老年人心律失常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心臟傳導系統內脂肪組織浸潤、膠原纖維灶性增生、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衡等,導致老年人更易患心律失常。
2、常患的心律失常
老年人所患的心律失常與年輕人不同,較常見的心律失常為竇性心動過緩、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和室性期前收縮等。
3、引發心律失常的病因較多
老年人因為竇房結動脈或其發源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癥、纖維化等,導致房性心律失常;因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和心室擴大患者,可導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誘發折返,并引起反復發作或持續的室性心動過速;肺心病患者的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縮心動過速較多見;心房顫動的患者常見于心房內有多量淀粉樣物質沉著;當老年人二尖瓣環有退行性變及鈣化時,可引發房室或束支傳導阻滯。
4、藥物毒性反應致心律失常
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較低,在用藥物治療中更容易發生毒性反應。且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潴留【譯】:二氧化碳潴留同缺氧一樣,是一個專用病理學名詞,各種原因引起呼吸功能障礙,導致缺氧,使得二氧化碳增加、堆積、潴留,影響細胞正常代謝和氣體交換,從而導致二氧化碳潴留,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可以增加心肌的興奮性,也會促使心律失常發生。
溫馨提示
對于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來說,身體要定期復查心電圖,電解質、肝功、甲功等,因為抗心律失常藥可影響電解質及臟器功能。用藥后應定期復診及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用藥劑量。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改量。這樣做是危險的。病人必須按要求服藥,并注意觀察用藥后的反應。
【參考文獻:《專家解答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