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兒腦癱患兒病情輕重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會有所區別,但運動發育遲緩、肢體功能障礙是共同的癥狀。部分患兒可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視覺、聽覺、感覺、行為、言語、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種復合功能障礙。腦癱雖然可怕,但是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專家發現由于未成熟腦組織具有較強的的可塑性,如果可以早期干預治療,完全可以改善腦癱患兒的癥狀,甚至接近正常。
15個小兒腦癱的典型癥狀
1、聽覺障礙。部分患兒聽力減退甚至全聾,以新生兒患高膽紅素血癥引起的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常見。
2、視覺障礙。約半數以上患兒伴視力障礙,最常見者為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視覺缺陷可影響眼-手協調功能。
3、反應遲鈍。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一般認為4個月時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無名反應,可診斷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據報道,約有2/3以上患兒智力落后,其中約50%患兒有輕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約25%為重度智力低下。
5、語言障礙。腦癱患兒由于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和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長環境等原因導致語言障礙。
6、其他感覺和認知異常。腦癱患兒常有觸覺、位置覺、實體覺、兩點辨別覺缺失。
7、健康和體力的障礙。腦癱患兒一般身長較正常兒童矮,營養亦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礙。有些腦癱患兒吸吮無力。吞咽、咀嚼困難,口唇閉合不佳,經常流涎。有些患牙病或牙齒發育不全,這些癥狀以手足徐動型患兒最為多見。
9、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10、手握拳。如果4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有重要診斷意義。
11、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言行一致提示椎體外系損傷。
12、情緒、行為障礙。大多數腦癱患兒有情緒或行為異常,此與大腦功能受損有關。患兒表現為好哭、任性、固執、孤僻、脆弱、易激動等。
13、頭不穩定。如4個月俯臥不能抬頭或坐位時頭不能豎直,往往是腦損傷的重要標志。
14、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15、癲癇。統計約有半數腦癱患兒伴發癲癇,以痙攣型四肢癱、偏癱、單肢癱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為多見。
溫馨提示:由于腦癱會導致智力低下,所以患兒常常受到歧視和偏見,而感到抑郁、焦慮、恐懼,出現情緒消沉、自卑、自棄,害怕與他人交往,拒絕正常的交流,總是獨處。在生活中家長要多安慰和鼓勵患兒,逐漸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