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癱是身體損傷性較大的一種疾病,其幾種障礙性病癥是疾病的典型特征,需引起高度重視,以便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下面小編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小兒腦癱患者會有哪些先兆。
嬰兒時期的小兒腦癱的癥狀表現:
1.異常姿勢:通常在出生3個月后出現明顯癥狀,表現為持續性握拳(即握拳動作長期存在,手部不能張開)、持握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前旋狀姿勢及畫圈步態等。
2.嬰兒長期出現流涎現象、吸食力量較弱,并伴有體重長時間不增長。這些可能是由于肌張力低下造成的,應特別注意。
3.自主運動減少:嬰兒不會經常伸手、踢腿,不會自行試圖抓摸新鮮的東西,也不會左右擺動腦袋看周圍事物,而是較長時間保持某一較為固定姿勢,顯得異常安靜。
4.運動功能發育遲緩:運動發育較正常同齡者出現明顯遲緩,常表現為頭的控制力差、腰部無力而無法完成該有的運動,如嬰兒爬、翻動作出現時間較晚、練習坐時頭部常擺動、不能很好保持坐姿等。
5.其他癥狀:嬰兒對光、聲音及觸摸有異常感覺,常出現一種驚嚇反應;嬰兒常出現固定姿勢,如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常于出生1個月后發現;反應遲鈍,表現為嬰兒對他人的呼喚無反應,或反應輕微;頭圍異常,為腦部發育客觀指標。
2-12歲時候的小兒腦癱的癥狀:
1.運動能力低下:腦癱患兒運動能力低于同齡的正常孩子,便可出現不同程度運動障礙。輕者只是手、腳動作稍顯得不靈活或笨拙,不能很好的完成動作;嚴重時患兒四肢運動均可受限,常表現為雙手不會抓東西、雙腳不會走路,行走或站立時可出現尖足(腳后跟不著地,只是腳尖著地)或剪刀步(走路時雙腿有交叉,而雙足步距較大);部分患兒運動障礙更為明顯、嚴重,可表現為不會翻身、不會站立、不會坐起,甚至不能完成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動作,對患兒造成極為嚴重影響。
2.運動控制能力差:患兒不能很好的用自我意識對自身動作進行控制,從而出現一些不自主動作,如雙手出現舞蹈樣的不隨意動作、面部表情豐富、足部出現徐動樣動作等。
3.共濟失調:患兒常表現為運動發育落后、肌張力低下、難以維持平衡、眼球震顫及肌肉收縮不協調,這些均可導致患兒步態不穩。
以上就是關于“小兒腦癱患者會有哪些先兆”的介紹,希望能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