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瘺】尿瘺是尿道下裂修復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在尿道下裂中,尿瘺發生率最高,為14.29%。尿瘺的發生原因有很多種,如成形尿道血供不良、尿道遠端堵塞、尿液引流不暢、縫合張力過大、局部組織缺血壞死、感染、陰莖勃起致使傷口裂開、成形尿道內的分泌物未能及時清除、術者技術熟練程度等。
如何減少尿瘺的發生,需要術前充分準備,選取合適的手術方式,術中操作精細,減少不必要的損傷,術后要加強護理,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同時要保持尿道引流通暢。一旦出現尿瘺,則需根據尿瘺的大小、位置以及出現的時間不同,選擇處理尿瘺的方式。圍手術期出現的小尿瘺,如果沒有明顯的炎癥反應或者組織壞死一般可以自愈。對于較大的尿瘺或者時間較久的尿瘺則需要再次手術治療。
【尿道狹窄】尿道狹窄也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生率僅次于尿瘺。在本組84例尿道下裂中,有8例出現了尿道狹窄(占9.52%)。尿道狹窄多發生在陰莖頭段尿道及近端尿道吻合口處,臨床表現為排尿費力、尿線無力、尿流分叉等。主要原因是由于成形尿道血供差、局部感染所致瘢痕或成形尿道吻合口未做斜面吻合等引起。
預防措施包括術中盡力避免局部血腫、水腫形成,避免環形吻合,同時術后注意防止感染,可明顯降低尿道狹窄的發生。對于出現的尿道狹窄,需要評估狹窄段長度、位置以及程度等。部分尿道狹窄可通過尿道擴張或單獨尿道內鏡下切開而好轉。對于早期尿道擴張無效的尿道狹窄和有廣泛狹窄的患者,需要再次行手術修復尿道。
【其他并發癥】包括尿道憩室、毛發生長等。尿道憩室是尿道下裂修復術后較少見的并發癥,一般發生在尿道修復術后6個月內。表現為尿線細,排尿困難,排尿后尿液滴瀝不盡等。繼發于尿道狹窄的小憩室一般在尿道狹窄解除后可好轉,而重度憩室需行手術治療。部分患者還可在尿道腔內發現有毛發生長。尿道腔內的毛發偶然會伴有結石形成或者尿道反復感染。對于大多數患者,結石可在膀胱或尿道鏡下去除;對于有反復感染的患者,需切除受累的新尿道,用沒有毛發的小皮片來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