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從肛門排出,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均稱為便血。便血一般見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別是結腸與直腸的出血,據相關調查顯示,90%便血是肛腸疾病出血。但偶爾可見上消化道出血。下面讓專家為你介紹常見的便血有哪些癥狀。
便血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1、痔瘡便血:其便血發生在排便過程中或便后,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
2、肛裂便血:其血色鮮紅,滴出或手紙擦拭可見,新鮮肛裂便后有肛門劇烈疼痛。
3、消化道疾病便血:大便呈柏油狀或呈黑紅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如果血色純紅,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
4、直腸癌便血:其便血呈鮮紅色,滴狀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門直腸下墜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數增加,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5、直腸便血、結腸息肉:其血色鮮紅,無痛,血與大便不混合。潰瘍性結腸炎、痢疾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膿血便,并伴有下腹痛、發熱、便頻等癥狀。
6、全身性疾病便血: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癥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
那么有了便血怎么辦?有哪些危害?
1、導致直腸惡化:便血若未及時治療,病灶不斷加重,使病灶區域的細胞發生病變,導致直腸病變產生。
2、導致皮膚濕疹:由于便血及黏液流出不斷刺激肛周皮膚,導致皮膚瘙癢和肛門濕疹。
3、導致貧血:隨著失血量增加,引起面色蒼白、乏力、頭暈,久坐久蹲后站立,導致虛脫或暈厥。
4、女性引發婦科炎癥:便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病菌大量繁殖,誘發陰道炎、尿道炎、膀胱炎、附件炎等。
5、易致敗血癥、毒血癥、膿毒血癥:肛門膿腫感染,導致細菌病毒侵入血液誘發敗血癥、濃毒血癥。
6、引發生理功能障礙:便血患者敏感度降低,加之疼痛、頭暈等不適感刺激,造成生理功能衰退。
專家提醒,
痔瘡和腸癌的早期癥狀都是便血,二者的癥狀非常相似,臨床上憑肉眼觀察和肛門指診難以準確區分。很多患者抱有僥幸心理,以為便血就是痔瘡,每次出現癥狀都只是用痔瘡藥應付一下,實際上很可能會錯過了腸癌的早期確診和治療。除了腸癌這一隱藏的“殺手”,長期便血不治還會給身體帶來其他更多的危害:長期便血,很容易使患者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以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貧血較重時則會出現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體力活動后氣促、浮腫等,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易激動、興奮、煩躁等。
【參考文獻:《便血與肛門疼痛鑒別及治療》、《診斷學助學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