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道阻塞,淚滿則溢
要弄清楚該病的來龍去脈,就要從淚道的生理解剖談起。
淚液的正常排出要通過內眼角,即內眥處的上、下淚小點,然后經過淚小管、淚囊、鼻淚管到達鼻腔。此通路的任何一處發生阻塞,都會引起淚液的排出障礙,出現淚溢。合并感染時,會出現黏液膿性分泌物。
淚液排出的通路是在胚胎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鼻淚管的形成最遲,常常到出生時,鼻淚管的下端仍殘留有一黏膜皺襞(Hasner襞),部分或全部遮蓋鼻淚管開口,一般在出生后數月內可自行開通。如果鼻淚管下端發育不全,沒有完全“管道化”,或者是留有膜狀物阻塞,即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就會出現淚溢。
患兒淚溢可單眼或雙眼發病,若有繼發感染,可出現黏液膿性分泌物,形成新生兒淚囊炎。急性期,患兒的內眥部出現紅腫,患兒會因疼痛而哭鬧,此時需要到醫院進行積極治療。
復通工程,注意操作
大部分先天性淚道阻塞的患兒,是由父母在其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發現有流淚和(或)黏液膿性分泌物等癥狀而送來就醫的。
由于這種疾病只是在鼻淚管出現問題,所以孩子的外眼,淚小點的位置、形態及大小都是正常的。通常,部分患兒的這種阻塞可隨著鼻淚管開口發育開放而自愈。也有些早期患兒,在醫生的指導下,由其父母通過指壓按摩的方法得到治愈。具體方法是:用手指有規律地壓迫淚囊區,自下瞼眶下線內側與眼球之間向下壓迫,壓迫數次后點抗生素眼液,每日3~4次,堅持數周,能夠促使鼻淚管下端開放,淚道排出系統達到通暢。在做壓迫按摩前一定要注意清潔雙手,將指甲剪短,以防傷到患兒的眼球以及柔嫩的眼部肌膚。壓迫力度適當,避免動作粗暴,擦傷患兒的角膜,否則之后就很難讓患兒配合做按壓治療了,并可能導致角膜炎等較嚴重的后果。
如果壓迫保守治療無效,或者出現合并感染,則要行淚道探通術,即人為地利用器械將鼻淚管下端的黏膜皺襞打開。六個月以內的患兒,可以在表面麻醉下直接進行淚道探通術;六個月以上的患兒,應考慮在全麻下直接進行淚道探通術(因此時小孩既不合作,又難以固定頭位,易因歪頭等動作造成操作意外)。在探通術后,還應該繼續點抗生素眼液一周左右,以利于淚道創面的快速愈合。極小部分患兒,在保守治療期間發生急性淚囊炎(新生兒淚囊炎),甚至并發眼瞼蜂窩織炎,這時應先積極進行抗感染、抗炎治療,局部熱敷,當膿腫出現波動時應切開排膿,并放置橡皮條引流。當傷口愈合,炎癥完全控制并消退后,再進行淚道探通術,以防淚囊炎復發。
一個噴嚏,打通淚道
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如果發現孩子異常流淚,如在沒有哭鬧或玩耍時都有流淚現象,就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淚道阻塞。但是,對這種疾病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它主要是鼻淚管的下端膜性阻塞。曾經有已經達到學齡的先天性淚道阻塞患兒,在打了一個噴嚏后,意外發現淚道通暢了。正是打噴嚏時的強氣流沖擊,使得鼻淚管下端的那層膜被沖開了。
醫學知識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家長更加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隨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這對于先天性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
也要指出,并非每個眼淚汪汪并有分泌物的小孩,都患先天性淚道阻塞,也有的可能是結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狀體炎等。建議家長發現小孩不明原因反復眼紅、流淚、分泌物多時,應找專業眼科醫生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