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指說話時,結巴的、不正常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兒童多發,發生的原因也很多,常見的是模仿、大人教育時過于氣急敗壞、精神刺激等導致此病。一般分為連發型、伸發型、階發型。下面我們來做詳細了解。
口吃癥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
1、因模仿而導致口吃
口吃的感染性很強,由于兒童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備,容易受其他口吃的人影響,如孩子們之間的模仿,經常和口吃的人接觸均可能導致口吃。
2、父母在兒童學說話階段要求過急
孩子發音不準或咬字不清楚時,父母急于作過多的矯正,甚至在孩子一句話還沒說完的時候就經常打斷進行矯正,使孩子在心理上造成壓力,在說話的時候出現緊張,害怕說錯。越怕說錯,心理壓力越大,精神越緊張,失去說話的信心,而導致口吃。
3、突然的精神刺激
如受驚嚇,環境突然改變等造成心理緊張,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也可能導致口吃。
4、遺傳因素
口吃與大腦兩半球優勢或某種腦功能、語言器官功能障礙有關。
口吃一般表現為三種類型
1、連發型
這種類型的口吃表現為說話時經常連續重復某個字音。比如:你、你……你干什么?
2、伸發型
這種類型的口吃表現為經常把某個字音拖長。比如:老——師,學——校。
3、階發型
這種類型的口吃表現為反復說一句轉接口語詞但是不連貫的話。比如:這個——這個——。
幼兒階段,孩子的口吃常多見于連發型,其次是伸發型,一般是由連發型向其它兩種類型發展。
溫馨提示
家長應注意,正確對待小兒說話時不流暢現象,幼兒說話時發生"口吃",周圍的人應采取無所謂的態度,不加批評,不必提醒:“你結巴了”。不使幼兒因說話不流暢而感到緊張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