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癥是由于白細胞異常而引發的血液科疾病,這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大的損害,有些患者甚至因為治療無效而引發出其他比較嚴重的并發癥出現,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關于白細胞減少癥的典型癥狀介紹。
白細胞具有吞噬能力,能消滅外來的病原菌,保衛身體的健康,所以人們將它譽為身體的衛士。
主要有以下兩點
1、白細胞減少常隨其發病原因及白細胞減少的嚴重程度而異,少數病人無癥狀,多數病人有頭暈、乏力、失眠、多夢等表現,部分病人可有反復感染。
2、粒細胞缺乏癥起病急驟,突然畏寒、高熱、頭痛及乏力,全身肌肉或關節酸痛、咽部疼痛紅腫、潰瘍和壞死。頜下及頸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腫大【譯】:是由于內部細胞增生或腫瘤細胞浸潤而體積增大的現象,可見于多種疾病,有良性,也有惡性,會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人群。),可出現急性咽峽炎。壞死性潰瘍常見于扁桃體軟腭、唇、舌、皮、膚鼻、腔直、腸肛門及陰道等處。感染部位局部充血、疼痛和壓痛較常見。
白細胞減少癥病因雖不同,但其臨床癥狀相似。單純粒細胞減少者,起病多緩慢,癥狀較輕,常見乏力、心悸、頭暈、低熱、咽炎或粘膜潰瘍等;若白細胞減少癥由感染所致者,則見高熱,惡寒,周身酸痛;若為粒細胞缺乏癥,則起病急,可突然畏寒或寒戰,高熱,頭痛,關節痛,極度乏力,嚴重者有吞咽困難,譫語或昏迷,可在數日內死亡。
體檢早期示扁桃體紅腫,咽部粘膜潰瘍,稍后可見壞死、水腫,粘膜潮紅充血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等體征,因其病因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
1、感染性粒細胞減少癥
常見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細菌感染性疾病,如傷寒、副傷寒、布氏桿菌、粟粒型肺結核、重癥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原蟲以瘧疾合并脾腫大者為多見。
2、獲得性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癥
結締組織病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等可于血清中查到抗白細胞抗體。
3、嬰幼兒可見遺傳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新生兒同種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癥,周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4、藥物性粒細胞減少癥
氯霉素、合霉素、磺胺、復方阿司匹林引起粒細胞減少的報道時常見到。
5、骨髓病性粒細胞減少癥
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部分患者可出現粒細胞減少。
6、放射線性粒細胞減少癥
從事放射線工作或接觸放射物質,可導致白細胞減少。
溫馨提示:白細胞減少癥患者應注意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還要慎用可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物,如某些抗生素、抗腫瘤藥物及解熱鎮痛藥,應定期檢查白細胞,嚴格掌握藥量、用藥時間,一經發現白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