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飲食越來越好,暴飲暴食,生活作息不規律導致了糖尿病發病與日俱增,糖尿病是終身慢性疾病,長期糖尿病患者,特別是5-10年的患者都會出現四肢末端麻涼疼痛,走路的時候出現“踩棉花”的感染,也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等等,這就是提示患者已經出現了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性足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民間稱為“老爛腳”。糖尿病足患者臨床表現一般為:發病初期患肢發涼、麻木酸脹或疼痛,遇寒加重,遇暖稍減,間歇跛行,患肢局部皮溫下降,皮膚顏色正常或蒼白,或萎黃,肢端出現瘀斑或瘀點,或者患足疼痛,肌肉萎縮,皮膚干燥或水腫;后期隨病情發展,肢端出現壞疽潰爛,創面棕灰,膿水粉漿污水,氣味惡臭,膿腐難脫,或脫后肉芽淡紅,膿水清稀,創口日久不斂。病情發展可分為以下4個階段(四期):
第一階段,沒有臨床癥狀的阻塞性動脈病變。
第二階段,出現間歇性跛行。
第三階段,出現缺血性靜止性疼痛。
第四階段,發生腳腿潰爛/壞疽。
由于糖尿病造成的功能紊亂,使患者形成下肢血管閉塞,肢端神經損傷,輕者會出現小腿和腳青紫發涼,麻癢疼痛;重者就會產生發黑腐爛,反復發作,經久不愈,患者往往要忍受長期病痛的折磨。
現代醫學對糖尿病足的治療主要方法就是截肢手術,去除壞死和病變肢體,以免壞死、感染組織吸收入血,導致全身損害和危及生命。截肢手術往往要在閉塞血管的上端平面之上進行,所以多為高位截肢。
近年來又采用了血管內支架、血管搭橋和干細胞移植方法,但是由于基本病因沒有根除,所以遠期療效極不理想,復發率極高,往往需要反復手術。另外,高額醫療費用使患者承受著極大的身心痛苦。目前隨著中醫臨床的不斷推廣應用,對于糖尿病足治療上經驗的不斷總結在控制血糖指標和對于疏通血管維護神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通過中藥化腐生肌使外部腐爛肌膚恢復正常。
【本文由哈爾濱貴生堂中醫醫院 賈春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