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會出項各種各樣情況,那么針對不同情況要如何進行疏導和護理呢?下面為你分別介紹。
1 活動無耐力
(1)將患者常用的物品放在隨手可及之處,送水、送飯、送便器到床邊。鼓勵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自理活動,并給予協助。
(2)告知患者突然起身可能出現頭暈、心悸等不適,故坐起時應動作緩慢,以免發生直立性低血壓。
(3)患者外出檢查時有人陪同。
2 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1)密切觀察患者的液體平衡狀態,監測生命體征、神志、尿量的變化,有無口渴、皮膚干燥、彈性減低、尿量減少、神志淡漠等脫水表現;有無肌肉無力、腹脹、腸鳴音減弱、心律失常等低鉀血癥的表現;監測血生化指標的變化。
(2)按醫囑及時給予液體、電解質、營養物質的補充,以滿足患者的生理需要量.補充額外丟失量,恢復和維持血容量。注意輸液速度的調節,對老年患者尤其應該注意,因為老年人易因腹瀉發生脫水,也易因輸液速度過快引起循環衰竭。
3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
(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急性發作期病人應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禁食冷飲、水果等,以減輕黏膜的炎癥防止腸道出血等。病情嚴重者應禁食?;颊哌M入癥狀緩解期后指導患者食用質軟、易消化、少纖維素又富含營養的食物。一般為高熱量、高蛋白、低渣飲食,以利于吸收,減輕對腸黏膜的刺激,供給足夠的熱量,維持機體代謝的需要。
(2)低蛋白血癥者應給人血白蛋白、血漿;貧血者必要時輸血;靜脈補充氨基酸、脂肪乳劑、維生素等;重癥患者予全腸道外營養支持治療。
(3)觀察患者進食情況,測量患者的體重,觀察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的變化,了解營養改善狀況。
4 腹瀉
(1)觀察大便的顏色、性質、量。
(2)急性起病、全身癥狀明顯者應臥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可適當地熱敷,以減弱腸道運動,減少排便次數。慢性輕癥者可適當活動。
(3)飲食以少清、易消化、富含維生索、有足夠的熱量為原則,避免生冷、高纖維素、刺激性食物。重者根據病情需禁食,以減少腸道的蠕動。
(4)根據醫囑予抗生素、十六角蒙脫石(思密達)等藥物治療,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5)根據醫囑配置灌腸液進行保留灌腸,保留灌腸可使藥物直接作用于腸道局部,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灌腸液保留時間、病人的不適感等因素直接影響治療效果。
5 腹痛
(1)向病人解釋疼痛的原因,使其減輕不良情緒,增強自信心,積極配臺治療。
(2)囑患者疼痛發生時臥床休息,分散注意力,如聽音樂、交談等。
(3)嚴密觀察腹痛的性質、部他及持續的時間,對疼痛進行評估,如果疼痛性質突然改變應警惕是否并發出血或穿孔。嚴重腹痛時可酌情使用解痙藥物,但注意大劑量偶有引起中毒性結腸擴張的危險。
(4)用藥指導
水楊酸制劑:其作用機制包括抑制局部和全身的炎癥反應、抑制免疫反應及清除氧自由基等。服用 SASP應大量飲水,這是因為其磺胺成分由腎臟排泄。定期復查血常艦及肝功能,出現頭痛、發熱、手腳發麻、皮疹等及時就診。如對磺胺過敏或對SASP有不良反應者,可服用SASP的替代藥品5-ASA,其不良反應較少,主要為腹瀉。
皮質激素常見不良反應:①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痤瘡、多毛、乏力、低血鉀等,一般停藥后可自行消失;②誘發和加重消化性潰瘍,同時使用胃黏膜保護藥及制酸藥可預防;③行為與精神異常,應密切觀察。如有異常加強看護。
6 焦慮
(1)關心患者,了解其心理狀態,向患者做好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耐心解釋患者的疑問。
(2)讓患者對不良的情緒可誘發本病有充分的認識,并取得家屬的配合。
(3)當患者情緒不佳時,指導患者運用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等放松技術,以緩解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