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有兩個明顯特征,初患病時,腰椎部位疼痛強烈,行走困難,患者往往對未來生活感到絕望,隨著時間推移,病情會逐漸緩和,進入慢性階段。本文從急性和慢性階段2方面入手,探討一下病情初發和病情穩定后的護理措施。
1、急性階段
此階段發病急,神經根炎癥明顯,疼痛劇烈,行動困難。
(1)心理康復
患者痛苦并恐懼造成殘廢。所以要使患者理解本病的一般知識,說明預后,消除恐懼和憂慮,樹立信心,配合康復醫療。
(2)藥物治療
患者如疼痛劇烈,不能平臥,不能入睡,難以忍受者,應首先給予有效的止痛藥。比較快速而有效的方法為,骶管或硬膜外注射強的松龍1ml加1%普魯卡因10ml的混合液,可消除神經根炎而止痛。如果疼痛不太劇烈,則用抗炎和止痛藥內服,如用地塞米松0.75mg每日3次,去痛片0.5g每日3次口服。盡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施行其他康復療法。
(3)推拿治療
患者俯臥位或健側臥位,先用推、揉、滾等手法,使腰、臀部肌肉放松,然后做腰部前屈、后伸的被動手法。患者健側臥位,醫生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扶住患腿膝部,另一首推住同側肩背部,扶腿手使髖、膝屈并向腹部推壓,推肩背的手推背向前,兩手同時一推一松,使腰部彈動性被動屈曲,反復多次,如患腿疼痛減輕,可將患腿拉向后伸,同時使腰椎也被動后伸。上法推拿每日1次。此階段也可用坐位旋腰法。
(4)腰椎牽引
用骨盆牽引帶,最好在自動牽引床上牽引。此階段牽引重量一般用40kg左右,用間斷牽引法,牽10分鐘休息5分鐘,重復3遍,每日牽引1~2次。
(5)理療
可配合用超短波電療,極板并置于患側腰和大腿后部,微熱量。另外,還可用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現在多用中草藥,如川烏、草烏、洋金花、延胡索等煎浸汁,放在陽極導入。理療有消炎、止痛作用。
(6)腰圍和腰背肌訓練
急性炎癥緩解后,可起床活動,自理生活。但必須配帶皮腰保護腰部,防止癥狀復發。同時必須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力的鍛煉,不然易造成肌肉萎縮。不長期依賴腰圍,一般需保護3~4周,待肌力評估已達正常后即可不用皮圍腰。如能堅持鍛煉,2~3月后可恢復原工作。
2、慢性階段
此時急性疼痛癥狀已緩解,但癥狀并未消失,體征和X線等檢查仍顯示有椎間盤突出。
(1)推拿治療
需要較強的后伸腰法。患者俯臥位,用推、揉、滾等手法,使腰部肌肉放松,醫生一臂托患者兩下肢膝部,并使抬起下半身,另一手用掌按壓骶骨部,一抬一按使腰部彈動性被動后伸,使作用力達到有病脊柱節段。另法為患者取健側臥位,醫生兩手向后拉患肢足踝部,用一腳抵住骶骨部用力蹬,同時一拉一蹬,使腰部向后伸閃動一下。上法一次推拿重復1~3遍。每日或隔日1次。
(2)腰椎牽引
用骨盆牽引帶在自動牽引床上牽引,用接近體重的重量作持續牽引,每次30分鐘,每日1~2次。如無自動牽引床亦可將骨盆帶的一段通過滑輪后懸掛重物代用;或用束胸帶將身體懸掛凌空,以下半身的自身重量作牽引,此法效果較差,但適合在基層無牽引床使用。
(3)理療
可用短波或超短波,極板對置在患側腰骶部和恥骨聯合上,或腰骶部和小腿部并置,溫熱量,每次20分鐘,每日1次。或用間動電流,用小圓形電極于腰骶部及沿坐骨神經分布區逐點治療,密波3~5分鐘,疏密波5分鐘,間升波5分鐘,每日1次。或用超聲波,在相應腰椎旁及沿神經分布區移動法,劑量1.0~2.0w/cm2,每次10~15分鐘,每日1次。
(4)醫療體操
當癥狀、體征好轉,直腿抬高能達70°左右時,應開始指導患者進行醫療體操鍛煉。主要目的是發展腰背肌力量。
溫馨提示
患者初患病時,往往疼痛難忍,行動不便,對生活感到絕望,這時最需要的是家庭成員的安撫,之后幫助患者做康復調理。
(參考文獻:《腰椎間盤突出防治160問》《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