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癥狀以腰椎變形,疼痛為主要表現,患者很容易將其與其他腰椎疾病相混淆,因為誤診情況時有發生。目前治療糾正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式有兩種,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是通過一些機能訓練來緩解癥狀的,而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建議盡早采取手術為好。
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的護理注意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術后康復手段是否適當,不僅影響療效,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能避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因此,術后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術后,腦力勞動者一般可在2~3個月后逐漸恢復工作;體力勞動者一般在3~4個月后才能開始工作。
2、在充分臥床休息后,可在適宜的腰圍保護下,下地作輕度活動。但下床時,應先仰臥位戴好腰圍后,先向健側或較輕一側側臥,同時屈髖、膝關節,由他人扶起坐于床邊,待適應后再下地行走。
3、術后臥床期間應由醫護人員協助每兩小時行軸位翻身一次,不宜自行強力扭轉翻身,以保證腰部的筋膜(筋膜【譯】:位于肌肉的表面,分為淺筋膜和深筋膜兩種)、韌帶、肌肉的良好愈合,避免損傷軟組織。
4、手術后需嚴格臥床休息,最好是硬板床。臥床時間一般視手術范圍而定,約1~4周。
5、注意營養,每日的飲食除保證足夠的熱量外,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需要應有足夠的供應與補充。
6、在臥床時,應行仰臥抬腳、空中蹬車活動,以避免神經根粘連,恢復期時,應循序漸進地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以增強腰椎穩定性,防止復發,并注意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7、平時應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鍛煉,力求煉成自身的“肌肉腰圍”,以加強脊柱的外源性穩定。同時應正確使用腰圍,即每天間斷佩帶腰圍,睡覺、吃飯時取下腰帶。恢復后期腰帶只用于久坐和彎腰負重時,防止腰背肌萎縮。
8、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在出院后仍應臥硬板床,3個月內盡可能的多臥床,這樣利于術后康復。術后一年內,提舉東西時必須十分小心;避免因咳嗽、打噴嚏等而增加腹壓。
溫馨提示
一般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經過治療和休息后,可使病情有所緩解或痊愈。但許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還納回去,只是壓迫神經根水平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己。在短時間內,一旦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復發。
【參考文獻:《特診特治腰椎間盤突出癥》《個性化關注腰椎間盤突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