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癲瘋在臨床上可表現為行為意識、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等方面的功能障礙。發作期間患者會忽然昏倒,出現肢體抽搐等癥狀。羊癲瘋通過針灸預后有一定的療效,如果能夠堅持針灸保健的同時,配合飲食療法、堅持勞逸結合,不但能夠緩解病情阻止復發,而且還能大大縮短病程。
羊癲瘋針灸保健的注意事項
1、許多患者和家屬急于根治,聽信傳媒廣告,有病亂投醫,到處尋找所謂“祖傳秘方”而上當受騙。有些接受不適當的外科手術治療,不但羊癲瘋發作不能緩解反而留下后遺癥。
2、頑固性羊癲瘋是屬于一種慢性病,是由于大腦的異常放電而導致發作的,治療羊癲瘋需要長期針灸或配合服用抗癲癇藥來控制癥狀,經過合理耐心的治療,有可能使羊癲瘋不再發作了,腦電圖羊癲瘋放電可能逐漸消失,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在醫生的指導下慢慢停針停藥。這是一個較長的時間,可能要1-3年,需要細心的觀察,定期的隨診。
3、真正的難治性羊癲瘋是指經適當的抗癲癇藥物規律治療至少2年,血中藥物濃度已達到有效治療范圍,仍不能控制發作,并影響日常生活的羊癲瘋。難治性羊癲瘋中有些是屬于假性的或醫源性的,多由于診斷有誤、分型不當、選藥不對、劑量不足或過量,或根本就沒有進行正規治療所造成的。這些患者經合理地調整個體化方案治療后,往住效果顯著。臨床發現約有一半左右的所謂“難治性癲癇”是屬于這種情況,建議及早采用針灸的方法治療,它會大大縮短病程。
羊癲瘋的針灸保健療法
1、體針
主穴:背三針、鳩尾、筋縮、腰奇、間使、額三針、豐隆。
配穴:中脈、照海、神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太淵、三沖、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酌情選用4~6穴。背上針取0.6~1.5寸芒針循督脈透刺,如神道透陽關,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陰關。進針后中等頻率(120次/分)捻轉1分鐘。額三針為雙側眉沖穴沿膀胱經透刺二針,取此連線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頂點沿督脈透針。余穴邪實用瀉法,體虛用補法,留針15分鐘,每日1次或隔日1次。
2、頭針
取穴:癲癇穴,頂中線,額中線,頂旁線,枕上正中線,顳后斜線。
癲癇穴位置:風池內1寸上1寸,斜方肌盡頭處。
治法:進針后用G-6805治療儀通低頻脈沖電30分鐘,發作嚴重者可適當延長通電時間。通電以麻感達到前額為好,亦可在腦電圖病灶部位進行針刺通電。隔日1次。
3、艾灸
取穴:百會、大椎、身柱;前頂、神道、筋縮;百會、脊中、腰奇、鳩尾。
治法:上述三組穴位,順序選用。每年小暑至處暑灸治1次,連續2~3年。穴位局部消毒,用0.2%普魯卡因局麻,蒜汁涂抹后艾灸,頭部穴位4~5壯,胸背部5~7壯或7~9壯,體弱及兒童酌減。灸后穴位起泡處敷貼藥油膏,并服食公雞、魚類以促使其化膿。藥膏每日一換,至灸疤愈合。
4、穴住埋線
主穴:脊中、筋縮。
配穴: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內關。
治法:每次選1個主穴,辨證選用1~2個配穴。主穴常規消毒后,切開皮膚,用3號羊腸線3厘米埋人,不縫合。配穴用18號穿刺針埋線。每次埋線為一療程,每療程3個月。
療效:用此法治療816例,顯效678例,有效138例,總有效率為100%。大多數患者埋線1~4次。
溫馨提示:羊癲瘋是一種頑固性的疾病,其治療不同與其他病種,其治療時間較長。因此很多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失去了信心,而加重了心理負擔。這時患者家屬在羊癲瘋的整個治療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應從積極的方面給以關心、安慰與引導,鼓勵患者解除久郁成疾的心理負擔。
【參考文獻: 《醫學信息:上旬刊》2009 第2期 《小兒癲癇中醫文獻與證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