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細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而停止在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而正常造血受抑制。根據回顧調查,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生,可進入血循環、并且浸潤到全身各組織臟器中,臨床可見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常見的白血病疾病的護理方法有。
1.使用化療藥物時應注意
(1)掌握化療方案、給藥途徑、密切觀察化療藥物的毒性反應。鞘內注射時,藥物濃度不宜過大,藥液量不宜過多,應緩慢推入,術后需平臥4~6小時以減少不良反應。
(2)熟練穿刺技術。化療藥物多為靜脈途徑給藥。且有較強的刺激性。藥物滲漏會引起局部疼痛、紅腫及組織壞死。注射時需確認靜脈通暢后方能注入。光照可引起某些藥物分解。如甲氨蝶呤靜脈滴注時需用黑紙包裹避光,以免藥物分解。操作時最好戴一次性手套保護,以免藥液污染操作者。
2.輸血的護理
骨髓暫時再生低下是有效化療的必然結果。白血病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輸血液成分或輸血進行支持治療。輸注時應嚴格輸血制度。一般先慢速滴注觀察15分鐘,若無不良反應,再按患兒年齡、心肺功能、急慢性貧血及貧血程度調整滴速。輸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輸血引起的不良反應。
3.增加營養,注意飲食衛生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飲食。鼓勵患兒進食。食品食具應消毒,水果應洗凈、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