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疣,是相當常見的一種病毒感染,俗稱『魚鱗疽』或『瘊子』是由“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皮膚引起的疾病,這病毒又有五、六十種的典型不同的病厚。因此,早期發現自己感染到這種病毒疣,應該避免搔抓,以免造成皮膚續發性感染,并且早期治療,愈小愈少數的病灶的治療效果常常愈好。
臨床上治療的方法是包括液態氮冷凍治療、電氣燒灼、化學藥物燒灼或二氧化碳雷射治療等,倘若疣的數目多或局部治療效果不彰,可考慮給予口服刺激人體免疫反應的藥物,幫助抵抗病毒的進一步感染,至於治療方式的選擇,應請教皮膚科醫師作最適當的判斷,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許多人常把疣與雞眼混為一談,事實上雞眼并非傳染性皮膚病,而是腳部皮膚受傷長期反覆的摩擦與壓迫,刺激皮膚角質細胞過度繁殖產生局部角質增厚;當走路時便會壓迫神經造成疼痛,經常穿過緊、尖頭或高跟的鞋子,均容易於腳趾外側,腳后跟或趾間長出雞眼,因此雞眼的治療首重減輕足部皮膚的局部壓迫,如:換穿寬松、合腳、襯有軟墊的平底鞋,再配合適當的局部治療才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