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應怎樣護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一種并不少見的先天性畸形。不同的種族、地區發病情況差別很大。我國六大城市對新生兒調查結果,平均發病率為3.9%。
髖關節脫位強調早期治療,嬰幼兒期治療最佳,年齡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認為2-3歲后治療,即使非常成功,致35歲后將發生髖關節痛,因此強調新生兒普查,及時診治才能獲得痊愈,同時我們應該要加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護理措施。
(1)固定一開始即囑患者做股四頭肌的收縮功能鍛煉,并經常督促檢查使積極配合。
(2)保持有效的牽引固定,防止再脫位。
?、俸竺撐徽?,患肢外展30°~40°位,足尖向上或稍外旋,以皮牽引維持固定,重量4~5kg,牽引3~6周。應避免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以防股骨頭移向髖臼后沿,而造成再脫位。因病人坐起時,髖關節常處于屈曲、內收、內旋位,所以在牽引期間,禁止病人坐起活動。
②前脫位者,固定方法同后脫位,但患肢不外展,需固定在內旋伸直位3~6周。應避免髖關節外旋、外展。以免重復股骨頭向前方脫出的機制,造成再脫位,前脫位的病人在牽引初期即可以坐起,要向病人講清其中的原因,以取得合作。
?、垠y關節中心性脫位,因合并骨折,故須牽引固定8~10周?;贾珣3滞庹怪辛⑽?。
?、荏y關節陳舊性脫位,每日需推擠大轉子數次,目的是使髖臼內的瘢痕組織被擠壓研磨,逐步退化吸收,使股骨頭與髖臼進一步相吻合,更趨穩定。
根據上述介紹,髖關節脫位的護理措施可以幫助患者盡快進行康復,所以應該加強髖關節脫位的護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