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扁桃體炎是一種很常見的上呼吸道細菌感染。它也有因病毒所引起,但為數不多。多半是細菌引起,主要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故也叫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
剛出生的嬰兒,是不會有扁桃體感染的。主要因為嬰兒的扁桃體尚未發育。一般在一歲后,嬰兒的淋巴才開始發育,它可以通過家庭途徑感染,這是因為急性扁桃體感染是屬于上呼吸道感染,容易發生空氣傳播。它也可以因為小兒的防御功能差而引起的感染。扁桃體炎又分急性和慢性,一般在小兒身上很少出現慢性扁桃體炎,因為在小兒成長到14―15歲時,扁桃體就萎縮了。除非它的扁桃體成為病灶扁桃體。在其發病的兩周后,若沒有好好治療,就會產生遠期并發癥:風濕熱和急性腎小球腎炎。其后果不堪設想,其危害性也是很大的。如在15歲之后,扁桃體依舊發炎、疼痛、化膿,應考慮是病灶性質。在談到扁桃體的發病狀態時,除了上述的癥狀,還有一個突出而又不為父母所發現是病態的癥狀:打呼嚕。咽部扁桃體又分為:咽扁桃體、咽后壁扁桃體、舌根扁桃體。它組成一個環行的道,這被一位俄國解剖學家所發現,即procerfese環。而其中阻塞氣道的罪魁禍首卻是咽后壁扁桃體,病理上又叫增殖體肥大。它有一個明顯的臉部癥狀,那就是:患兒臉部拉長,上腭很高。它直接影響嬰幼兒的發育,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發育停滯。
在這種情況下,就應考率是否手術摘除。在扁桃體發病的狀況下,一般用抗菌素即青霉素治療,還有就是用免疫增進劑。只有在手術適應證的情況下即出現上面所說的增殖體肥大、病灶扁桃體(沒能達到免疫的效果,反而成為堅守自盜的發病根源)、有遠期并發癥等。以及扁桃體經常性發病、藥物治療無效、給病人帶來連續痛苦的,醫生會考慮并建議用手術摘除。但一般來說,扁桃體畢竟是淋巴系統的一部分,它參與免疫,就如同脾臟一樣,還應慎之有慎。手術之后一般就好了,但個別會出現咽炎,一樣會嗓子疼、發炎、咳嗽等上感的癥狀。所以父母在嚴寒的冬季就要注意自己寶寶的抵抗力,加強小兒的身體鍛煉,增強其免疫力。在其扁桃體感染后的兩周內務必看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如若扁桃體經常性發炎的就應注意其晚上的睡眠狀態。一經發現,不可拖延,否則會延誤其發育,造成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