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病,治愈較為容易但易復發,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養避免惡化。今天北新橋醫院聶起剛將和網友互動一起聊聊。
主持人:首先請專家跟我們打個招呼!
聶主任:大家好!
主持人:從醫學角度講,什么是胃潰瘍?請您介紹一下。
聶主任:胃潰瘍是我國人群中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作為消化性潰瘍中的常見類型,胃潰瘍的地理分布大致有北方向南方升高趨勢,且好發于氣候變化較大的冬春兩季。此外,男性發病率明顯高于女性,可能與吸煙、生活及飲食不規律、工作及外界壓力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關。近年來,胃潰瘍的發病率開始呈下降趨勢,然而其仍屬消化系統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生主要與胃十二指腸黏膜的損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復因素之間失平衡有關。幽門螺桿菌(H. pylori)感染、非甾體抗炎藥(NSAID,如阿司匹林)、胃酸分泌異常是引起潰瘍的常見病因。典型的潰瘍疼痛具有長期性、周期性和節律性的特點。其中,胃潰瘍多好發于在胃角和胃竇小彎,多見于老年男性患者,其發病與季節變化有一定關系。
消化性潰瘍指胃腸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過粘膜肌層的組織損傷,可發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及十二指腸最為常見,即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其病因、臨床癥狀及治療方法基本相似,明確診斷主要靠胃鏡檢查。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是指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過粘膜肌層的組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