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濕疹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三個不同時期的癥狀表現有所不同,一般急性和慢性濕疹的的癥狀比較明顯,而亞急性期屬于一個過渡期。很多濕疹都是因為外界的刺激感染形成的,一些過敏性皮膚的人群患此病的幾率比較大。
1、急性濕疹
表現為原發性及多形性皮疹。常在紅斑基礎上有針頭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嚴重時有小水皰,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在損害的外周,上述多形性皮疹逐漸稀疏。瘙癢較重,常因搔抓使皮疹形成糜爛面,并有漿液性滲出及結痂。如伴有繼發感染可形成膿皰、膿液及膿痂,相應淋巴結可腫大。感染嚴重時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
急性濕疹的分布常對稱,多見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嚴重時可擴展全身。 自覺癥狀有劇烈瘙癢和灼熱感,可陣發加重,尤以晚間加劇,影響睡眠及工作。有些患者先有皮膚損傷或蟲咬等損害的化膿性感染灶,其膿性液滲出物中的細菌毒素和組織分解產物涂布于周圍皮膚,引起創傷周圍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及膿皰等多形性損害,逐漸向外擴展,如未及時治療,可在遠隔部位,發生紅斑、丘疹及水皰性損害,瘙癢劇烈,稱為傳染性濕疹樣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其皮損紅腫滲出較多,發展快。似急性濕疹,但膿液更多。病程一般為1—2周,如處理不當或反復發作可成慢性。
2、亞急性濕疹
濕疹在急性發作后,紅腫及滲出減輕,進入亞急性階段,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皰疹,呈暗紅色。水皰和糜爛逐漸愈合,可有鱗屑,瘙癢及病情漸輕好轉。有的可因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處理不當及搔抓過度再呈急性發作或可時輕時重,經久不愈發展為慢性濕疹。
3、慢性濕疹
常由急性及亞急性期遷延而成,或自開始炎癥即不十分嚴重,有散在紅斑及丘疹或皮膚搔癢所致的抓痕。久之患部皮膚肥厚,表面粗糙,呈苔蘚樣變,有色素沉著或部分色素減退區和鱗屑等,可時輕時重,延續數月或更久。
慢性濕疹好發于手、足、小腿、肘窩、股部、乳房、外陰及肛門等處,多對稱發病。由于發病部位不同,表現也有所異。
溫馨提示:不同類型的濕疹其表現也是各不相同,如慢性濕疹就常見于手足等地方。多數患了濕疹的患者會感覺到發癢,一般用一些治療皮膚病的藥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抑制瘙癢,濕疹患者要注意調節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忌辛辣和好發的食物。
【參考文獻:《皮炎濕疹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