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隱球菌性腦膜炎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腦膜炎。新型隱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大多從呼吸道吸入,形成肺部病源,經血流播散于全身各器官,30-50%的該病患者有較嚴重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治療較為困難,死亡率較高(20-30%),治療成功與否與(1)是否早期治療;(2)藥物對隱球菌的敏感性;(3)病人對藥物的耐受性等因素有關。
癥狀體癥
1.亞急性起病,病初可表現為輕度間歇性頭痛,此后頭痛逐漸呈爆裂樣劇痛,常伴有惡心、噴射狀嘔吐。 2.多數病人有發熱、精神異常,病程長者有明顯消瘦、虛弱等,少數病人有抽搐。 3.1/3病人有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譫妄、昏迷等。 4.大多數病人腦膜刺激征明顯陽性,部分病人病理征陽性。 5.常有多顱神經受損的表現:視力減退、視物重影、眼球活動障礙等。 6.部分病人有肢體癱瘓,少數病人有腦疝形成最后死亡。
診斷依據
1.亞急性起病,病初可表現為輕度間歇性頭痛,此后頭痛逐漸呈爆裂樣劇痛,常伴有惡心、噴射狀嘔吐。
2.多數病人有發熱、精神異常,病程長者有明顯消瘦、虛弱等,少數病人有抽搐,1/3病人有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瞻妄、昏迷等。 3.大多數病人腦膜刺激征明顯陽性,部分病人病理征陽性,常有多顱神經受損的表現:視力減退、視物重影、眼球活動障礙等,部分病人有肢體癱瘓,少數病人有腦疝形成。
治療原則
1.抗真菌治療。
2.對癥支援治療。
3.康復治療。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連續三次腦脊液生化常規檢查正常及腦脊液墨汁涂片和隱球菌培養均未發現隱球菌,維持用藥半年左右無復發。 2.好轉:癥狀體征明顯好轉或消失,但腦脊液生化常規檢查仍不正常,腦脊液墨汁涂片和隱球菌培養仍可發現隱球菌,仍需進行抗真菌治療。 3.未愈:癥狀體征及腦脊液檢查與治療前比較無明顯改善。
專家提示
本病在早期極易與結核性腦膜炎相混淆,對于經系統抗結核治療仍未見好轉的患者應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在本病治療期應加強生活護理、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治療切不可半途而廢,“痊愈”后的2年內要定期回醫院檢查(必要時做腰穿查腦脊液)以排除復發的可能。
用藥范圍
用藥指南
1.建議兩性酶素B、5-氟胞嘧啶和大蒜素聯合應用,用足療程,必要時可單獨或聯合使用咪康唑和氟康唑。經濟條件許可時可首選氟康唑。
2.有明顯消耗體質者可選用“B”和“C”項中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