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多數以成年人最容易患病,常見癥狀有說話不清、舌肌萎縮、聲音嘶啞或者吞咽困難等,以下就是詳細的講述。
進行性肌萎縮癥:多發病于40歲以后,病變早期出現延髓損害的癥狀,病人可有舌肌萎縮纖顫,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和語言含糊等。后期因損害橋腦(橋腦【譯】:腦橋的部位位于延髓上方,腹面膨大的部分稱為腦橋基底部)和皮質腦干束,可以合并假性延髓麻痹的表現。如侵犯皮質脊髓束側有肢體腱反射的亢進和病理反射陽性。
進行性延髓麻痹:病變僅僅局限于脊髓前角細胞不影響上運動神經元, 出生后發病的患兒哭聲微弱,明顯紫紺,全身弛緩性肌肉無力和肌肉萎縮,萎縮以骨盆帶和下肢近端開始,向肩胛帶,頸項部和四肢遠端發展,顱神經支配的肌肉也極易損害,但臨床少見肌束顫動、智力、感覺和植物神經功能相對完好。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最常見,發病年齡在40-50歲,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方式隱匿,緩慢進展。臨床癥狀常首發于上肢遠端,表現為手部肌肉萎縮、無力、逐漸向前臂、上臂和肩胛帶發展;萎縮肌肉有明顯的肌束顫動;此時下肢則呈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癥狀通常自一側發展到另一側,基本對稱性損害,隨疾病發展,可逐漸出現延髓、橋腦路神經運動核損害癥狀,舌肌萎縮纖顫,吞咽困難和言語含糊;晚期影響抬頭肌力和呼吸肌,ALS主要臨床特征:上下運動神經元同時損害。
原發性側索硬化癥:中年男性發病較多,臨床呈現緩慢進展的肢體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肌無力、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和病理征陽性。一般少有肌肉萎縮,不影響感覺和植物神經功能,可以侵犯腦干的皮質延髓束,表現為假性延髓麻痹。
溫馨提示:發現病情要及早的到醫院進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給您帶來更嚴重的危害。
【參考文獻:《卒中與神經疾病》《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