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對我們來說應該不陌生了,因為我們知道許多口腔疾病由于自己不在意而使它癌變,這時候我們不得不選擇手術來治療,但是手術的風險是很大的,這時就需要我們好好護理,口腔癌的術后護理有哪些呢?專家來為我們解答一下。
一、體位護理: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麻醉清醒后, 適當抬高頭部15°~30°; 頭部制動稍偏向患側5~7 日; 頸部兩側不能受壓。保持呼吸道通暢, 定時吸痰, 但不能損傷皮瓣, 每日按醫囑進行霧化吸入, 協助翻身拍背。
二、口腔及皮瓣處理:
口腔護理主要是保持創面清潔, 防止感染, 促進傷口愈合。每日口腔護理2 次, 可用邊注射邊吸引的方法洗漱口腔, 每日2 次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皮瓣。術后72 小時內是皮瓣移植最易發生血管危象。正常皮瓣1~2 天內較蒼白, 或呈淡紅色。如皮瓣顏色在術后72小時內出現鮮紅→絳紅→紫紅的變化, 則早期在6小時內進行處理皮瓣一般均能成活, 而超過6 小時后, 因血管內血栓已形成, 會造成移植失敗。皮瓣顏色變暗、變紫, 說明靜脈瘀血, 顏色灰白, 提示動脈缺血。移植后多有溫度下降現象, 一般不低于皮溫的3℃~6℃, 冬季可對皮瓣加以保溫處理, 以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環, 溫度過低加上顏色的變化, 紫藍色為循環受阻, 黑色為有皮瓣壞死的危險,應立即匯報醫生。皮瓣的表面有正常的皮紋皺褶, 如發現血管危象, 則皮紋消失, 可見皮瓣腫脹。皮瓣移植后有輕度腫脹, 但比周圍組織腫脹程輕。毛細血管充盈情況以手指輕壓, 放開后可見變白的區域再泛紅, 泛紅的過程慢, 提示微循環功能差。用7 號無菌針尖刺入皮瓣深達0.5cm, 適當捻動針頭, 撥起后輕擠周圍組織,如見鮮紅血液流出, 提示動脈血供良好。術后皮瓣情況30 分鐘記錄1 次, 6 小時后每1 小時觀察記錄一次, 持續5~7 天, 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三、負壓引流的護理:
正常情況下術后3 天引流液顏色依次呈鮮紅色→暗紅色→淡紅色變化, 引流量不超過300ml/d, 且逐日遞減, 術后4~5 天, 引流液20~30ml/d, 即可拔除引流管。定時擠壓引流管, 保持通暢, 防止皮管受壓阻塞管道, 同時避免管口損傷血管蒂。下床活動、按摩肩部都有助于癥狀消除。
這就是口腔癌術后的一些護理事項,希望我們能夠謹記,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們患者的早日康復,使他們今早的脫離病魔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