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分為四肢血栓性淺靜脈炎、游走性血栓淺靜脈炎(游走性血栓淺靜脈炎【譯】:游走性淺靜脈炎是指反復地在身體各處此起彼伏地發作的淺靜脈炎。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性淺靜脈炎可以發生于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于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游走性發作。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后,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下肢血栓靜脈炎,對于下肢血栓靜脈炎該如何護理呢?
下肢血栓靜脈炎的護理方法
1、發生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的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應避免肢體活動,忌用手按摩患肢皮膚。
2、輸液時注意更換穿刺部位,如盆腔手術后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補液。
3、密切觀察病情,早發現、早治療。手術大、手術時間長、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術后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其早期癥狀及體征,以便早期發現并及時給予治療,避免嚴重并發癥發生。
4、加強患者術后的肢體鍛煉。協助患者翻身,鼓勵在床上做肢體活動,活動不便者,應做肢體上下被動活動或腓腸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運。
5、適當應用止血劑。應根據術中情況決定止血劑的用法,一般術后24~48小時即應停用。長時間止血合劑無明顯治療作用,反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險。
6、加強心理護理,做好術前、術后的宣教工作,向患者細致地解釋早期下床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屬的理解與支持。
專家指出,得了周圍血管,不要盲目的治療周圍血管,先了解周圍血管病因,再到專業周圍血管醫院治療周圍血管。若治療不當,病情加重,則是得不償失。治療周圍血管需到正規的周圍血管疾病醫院進行診斷,并制定適合患者病情的治療方案,接受系統、科學治療,以免產生難以想象的后果。